现在我却在这个远离家乡几千里的地方。
人向来都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我虽然很热爱自己的故乡,但在这个城市十年了,感觉自己渐渐融入了这个繁华的城市。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已经熟悉这里每一个狭小的街道,熟悉这里每一种西北特有的面食。
三十七岁的我说起本地话来没有人会怀疑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
当然,认识熟悉我的人会说我永远不会成为他们真正的本地人,因为我仍然拥有的南方女子特有的娇嫩的肌肤和我说话间偶然蹦出的江南话。
一转眼已经是人到中年。
记得几年前我走在路上,被一个问路的少女叫我一声“阿姨”,当时,我望着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我是在叫谁,后来,我又接着怯生生地问了一句:“阿姨,我在叫你啦!”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你会不会看人啊?”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一刻,我接受不了角色的转换、辈份的升级,一直还以为自己是疯狂而浪漫的青春少女,于是,无法接纳“阿姨”这个称谓。
我很欣赏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文章(还生命以过程)。
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写得非常好,“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祥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人是让人遗憾的……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当有人叫我阿姨时,我会流泪的,不是为这个来得太早的称呼,而是为我曾经的16岁。
我总在不经意地想起在我那个花样年华里,我发生的故事,我不敢轻意去回首,因为我的少女时代,有着血迹斑斑的印痕,被我尘封在一个精致的日记本里,那里记载的是懵懂的少女情怀和曾经迷失的灵魂。
在某个寂寞的夜晚,它象磨力盒一样,一页页地打开,放映着咖啡色的记忆。
时过镜迁,那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我已从一个青涩的果子慢慢走向成熟。
真羡慕年轻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也可以重新来过,只是那段岁月留在我终生难忘的记忆里。
再看到十几岁的女孩从我眼前象蝴蝶一样飞过时,我终于体会到这就是岁月,它能让人轻松地阅读着往事,让我从少女走向而立,从姐姐走向阿姨了……
当每次我去书店抱回一叠厚厚的书,晚上洗完澡,窝在床上专心的阅读。那个时候的我是最专心也是最投入的。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很女人,喜欢看的都是一些很女人的书,这个爱好,做为男人是不会有体会的。
从小说到随笔,从张小娴到安妮宝贝。淳子,亦舒,张爱玲,三毛,席暮容。开始在书店里疯狂的寻找杜拉斯的书。是不是这些书都是很够女人呢?只不过风情万种罢了。
也许是我,一直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寻找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子,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心里的每一片空白的地方。踪影未被踏破,却又依稀可见芳影。
少女时代,我是琼瑶的小说迷,很欣赏绿草萋萋,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不过,现在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了。
但我现在还是喜欢那种意境,一杯清茶,一束阳光,一张方桌,一把躺椅,一本著作,手捧沿边,悠哉游哉的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浑然忘我,乐不思蜀。
渴了,轻呷几口,细细品味,水见杯底,起身冲茶,静望水汽缭绕的袅袅“炊烟”,随着水温的低落,慢慢的散去,渐渐的消失在视眼中。
累了,伸伸懒腰,舒舒筋骨,围着小桌绕一圈圈,偶尔童心大发,找根橡皮筋,温习儿时的乐趣,绕圈圈,打出五角星、十角星,自得其乐,雀跃不已。
抑或,累坏了,宁静片刻,趴在书桌,闭上眼睛,脑海中腾出一片休息的乐园。
也可,撒播一粒粒种子,洒下一滴滴水珠,任其在沉睡中发芽,醒后接受丰收的喜悦。
困了,不自觉的闭目养神,上下眼皮来一个亲密的接触,让睫毛快快的拥吻,一解这山望着那山的相思,痛快一把。
安然的神情,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平和的入眠,一切的语言都是惘然。
无论是心情高兴时,还是悲伤时,我习惯于用文字把我的感受说给这个世界听,我总是喜欢在一个人的时候,翻起那些发黄的日记,我喜欢这些有着潮湿味道的文字,一页一页,有心伤,有幸福…………我看到了那些记忆里的人,记忆里的事,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在日记里跌跌撞撞地长大。
我喜欢在阳光下回忆那个穿白裙子的女孩,一如安妮笔下的女孩,素面朝天,赤裸着小腿行走在阳光里;我喜欢在夕阳里回忆那个穿大大的黑色毛衣的女孩,一如暗夜里的指甲,影影幢幢,倦曲着身子躲在黑暗里,看着这灯红酒绿的世界,看着带着面具的人群,吞噬着自己的心灵。
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我也在成长中不断认识自己,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所有的感情都有结果、所有的事情都会公平。
我想,我永远也修炼不到对人对事冷漠的境界,那么,我就做我自己吧,一个有过迷茫中的错误但却是真性情的女人。
我感谢生命的历炼,让我可以凡事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已经快四十岁了,我一遍遍地对自己说:放下那些曾经的开心伤心,带着沉淀下来的成熟和坚持,让我的人生可以从每天醒过来的每一天开始。
我把一切经历都当做一种过程,一种必然,一种……成长。而我,仅仅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点,站在那里,寻找什么,或忘却什么。而我更知道,未来还没来,我的内心还有期待在,行走也就会存在。终究会有一天,我遇到另一个“点“,我依然会珍惜,会珍惜如生命。就如同这些字,我一字一字地读下去,我欣喜,我没有丢了自己,我珍惜着自己。
丈夫是本地人,十几年来我并没有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甚至一开始结婚的时候我都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在当时情况下,我没有别的办法。
我不能再回到原来那个家庭里去,甚至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也不行,虽然那里有我的母亲,弟弟,这两个这世上除了儿子和我有最近血缘关系的人,但我仍然必须要离开我们,而且越远越好。
而对于继父,我也并不恨他,我甚至承认从没恨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