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726章 子敛于邢台设郡殷商之改制开端(第3页)

第726章 子敛于邢台设郡殷商之改制开端(第3页)

“节约建设成本。”南句凇淡淡的说,“以一座大城为根基,能够统括周围三十里的土地。

然后在将来发展一段时间,只需要提前预留一些土地给庶民据点、军营、奴隶营,就能在接下来的繁衍发展之中,渐渐变成新的城邑。

这样一来,每多一座小邑,就能将疆域往外拱出十里乃至二十里。

燕国就是这么进行城邑落点设置的。

燕公为了疏浚海河,可是没少研究附近的水文与雨季情况,然后根据情况提前规划一些营地,再以营地为核心进行拓荒与建设。

如此一来,就能节省大量无意义的消耗。

相较于自然发展的损失,大概这么做,能省下一多半的开销。

而多省下来的开销,可以在道路、水利、养殖、医疗上下功夫。

燕国不是一个只知道战争的国度,相反燕国的文治,相当可以,不然也不会让那么多居于四周的部族,最后纷纷选择放弃他们原来的习俗,而选择融入燕国,成为燕国的一部分。”

南句凇这话也不是虚的。

燕国因为发展迅速,在城市周围设置了很多牧场,将北方的游牧部族南迁之后,没几年这些牧场已经成了轮牧法的践行之地,这些游牧部民,也开始种植农垦。

最多三代人,只怕这些游牧民就会化作真正农耕民族。

毕竟随着人口的增加,都城周围的土地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想要开发,就得买地,总有人会被腾退出核心圈,到四周去当新地主。

这样一来,农耕这项相对稳定的收成项目,自然是首选的发展目标。

子敛摩挲着下巴,不住的颔首。

“可这么做,难道不用换地耕种?”

“燕国有肥田之法。”南句凇开口直接堵住了这话。

说话的人脸色一变,冷哼道:“你都说是燕国的法子了,难不成能给我们?”

“商王已经命人去谈了。”南句凇淡淡的说,“燕公大概率会给。”

“大概率?难道辛屈不怕资敌?”子敛语气也不怎么友好了。

虽然他一直压着对辛屈的不满,但心底的气,可没那么容易消了。

“会的,燕公心怀天下。这肥田之法,不管如何,他肯定是会往南传的。毕竟只有了人定居了,河道才好治理,有了好的河道,燕国的商队才能前往四方买卖,才能让天下知道。天上人间不过北京。”

南句凇对子敛作揖道:“邢侯,欲张天下,须有容天下之气量。燕公之气魄,古今含有。

区区肥田之法罢了。

北伯就算传授了,敢问各地诸侯会很快往外传吗?

想来……更多还是敝帚自珍吧。”

“……”子敛没好气的轻哼一声。

没错,这就是现实,任何东西的传递都需要消耗,可能是时间,可能是金钱,但不管如何,最先受益的,都是那些靠近原点的人。

子敛去问子旬要,他肯定会给,毕竟子旬需要保证接下来的王位传承,能够稳定持续,一直传承到子敛手中。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子颂与子敛的麾下,都有一定的力量。

所以,最快也要两三年时间。

“难道就不可能在这两年时间内,燕国与大邑商爆发战争?”

又有人问。

“当然可能,但问题是,会打多久?”南句凇反问,“冀州二分之一,兖州三分之二都归了燕国,燕国需不需要消化这些土地?

如今,不管是商王还是燕公,目光其实都盯着冀中湖泽的乱匪身上。

谁能招揽他们臣服,谁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北方的对峙优势。

至于山西那边……基本上确定是第一战场了。

到现在为止,真正下场的战斗力,其实就只是:鲜虞氏、上危氏、代方郡、虞国四家。”

“可我听说,燕国往大同派兵了。”子哈反问,“这作何解释?”

“无他,过去屯垦的,为的只是保证大同与代地的安全,然后将上危氏逼近太原、北唐等地,看着他们开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