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就是这样一个项目,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她是女编剧、作家、新人导演,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
1999年,与王连葵共同担任电视剧《今生是亲人》的编剧。
2005年,担任家庭剧《半路夫妻》的编剧,她凭借该剧入围第1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
2007年,由其担任编剧的亲情剧《亲兄热弟》播出。
2011年,担任编剧的家庭情感剧《人到四十》首播。
换句话说,她之前的工作主要是编剧,并没有当过导演,但她这一次不甘心只是一个编剧,想要当导演,所以这样本身就没什么商业价值的电影,自然没什么人看好,哪怕刘天王愿意零片酬出演(只拿分红),把成本尽可能的控制在千万左右,但算上宣发成本,这电影还是很容易就突破到三千万。
这样的项目是最让人难受的,不不下,不进影院可惜了,进了电影院,宣发投入不够,是很难卖座的,而且票房还得分零片酬出演的刘天王大头,不然真要按片酬算,这电影的总成本很可能上五千万。
项目是华谊的,宣发也是华谊在做,华谊还至少要占三分之一的分红(不出钱,但会把估值做起来,变成一个亿),但这样的文艺片,主旋律,华谊跟其他同行一样,就是交差,展现自己社会责任用的,这也是江远鹏之前说,遵循惯例,拥有席位的大公司要拿出一些项目给协会分配。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协会会用电影发展基金分担一部分投资,这部分投资大概率会亏损,甚至可能亏损很大。
但是呢,因为项目上交给了协会,变成协会主导,所以协会可以自己决定用谁来当导演编剧,找什么演员出演,这样就拉拢了归属经纪人协会统筹的演员协会跟导演协会这些行业协会,算是一种拉拢跟联合。
像《失孤》这个项目的导演编剧服化道这些幕后团队主创团队,大多都不是公司的打工人,而是独立电影人,或者刚刚毕业的新人。
关系户肯定存在,但不会像之前的中影跟国营单位那样,全都是关系户,全都是潜规则,要公开透明很多。
沈慧星当然不会把手里这些赚钱的项目拿出来分享,她又不需要给这些人面子,更不需要去占点用发展基金这个便宜。
但她也清楚,要一点好处都不给,那也是不行的,所以财大气粗的直接缴纳会费,一出手就是一个亿,还是没人要的那些项目直接砸一个亿,就是打水漂,捐给协会一个亿。
遇到这种不差钱,有钱任性的主儿,江远鹏也没什么好办法,他很清楚,绝对是李哲在背后出主意。
毕竟这些规则大多都是李哲建议的,没人比他更懂协会的这些规则。
很快就到了花红跟暗标的环节。
花红就是没人跟你抢,你直接投钱,这项目最后是亏是赚看运气。
主创团队的资料跟项目本身立项的方案跟估值会直接发给今天参与会议的这些人,不单单是十佬,还有其他一些影视公司跟对影视行业感兴趣的长期合作的专业投资人、投资公司。
“看来大家对失孤兴趣不大,那彗星科技这边就出一千五百万好了。”沈慧星直接认购了一千五百万,只占15%的股份,而且是在华谊跟刘德华这些人回本,拿到保底分红后才会轮到她,除非大赚,不然注定赔本,这也是没人参与的原因。
之后的一些都没什么人知道的演员、电影人制作的看上去就很无聊的影视项目也同样没什么人感兴趣,沈慧星随便挑了几个直接吃下,反正是要把自己刚才承诺的一个亿全都花出去。
一百部电影是很快就被认购了大半,最后的三十多部实在是没什么卖相,沈慧星那边的一个亿也早就花完,只能是跟往年一样,由协会兜底,用电影发展基金投资这些电影。
这些电影基本都进不了电影院,最后只能处理给六公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