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女道:“这样可以多游历不少地方,我不怕累。”
蒙蒂笑道:“黑美人,你是吃定中国人了,总有一天你会受不了。”
她们说说笑笑,立即上路。
而此时郑一虎也已经离开了“巾帼帮”众女,这天黄昏,他到了一条河边,发现河岸上竟有一大批人群在那儿哄哄闹闹,不知出了什么事。
郑一虎开始以为有人打劫,再一细看,发现是贡车,车上插有“天朝进贡”字样的大旗。
才明白是缅甸国进贡,在这儿等官府迎接。
原来凡是进贡的东西都是稀有的,进贡的国家自己往往派出大批武林高手押运,官府也要派武功高的人员护从。
这处过了镜,那处就派人来接。
沿途各府州县都有护送和迎接,表面上是比貌,实际上各府州县是怕在秘书境内出事情。
说穿了,就是怕强盗打劫。
郑一虎突然心中一动,心说:“不知那个春之神会不会眼红,搞不好他可能会派禁谷手下来劫哩。”
当下决定暗中跟随。
当然他准备先看个清楚,打听是什么贡品。
心中在想,人已渐渐接近过去,忽见两个大汉走出拦住道:“此路不许通行。”
郑一虎道:“在下是游学的,兄台们不必多疑。”
一个大汉喝道:“大爷看得出,知道你们不是歹人。”
郑一虎道:“天黑了,在下还须阁下多照顾,务请准许随行是幸。”
另一大汉道:“我们敬重读书人,那你就在这里等着,过一会有官兵到了你们才可随行。”
郑一虎连声道:“多谢,多谢。”
这时距车队还有十余丈,但已可看得十分清楚,一共是七辆车,每辆车上有四个大汉,他们都严密的守护着。
此外还有三十余匹马,每匹马旁又是一员大汉,可就分不出何为缅甸人,何为中国人。
天黑了,人的面目很难辩别。
过了一个时辰,忽听过处发出群蹄奔驰之声,估计有百余骑赶到了。
官兵共有百余骑,其中夹着二十余骑江湖人,居然还有七八位老人。
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物这时离队和车队里一个中年人略一交谈,办完手续,接着就整队待发了。
当车队开动时忽由最前面林子时驰出三辆马车,车上似是坐着重要人物,郑一虎猜想那一定是进贡国派来的使臣。
正在这时,那个将军带了一个江湖人向郑一虎这边走来了。
郑一虎知道一定是前来查问他的。
思忖之间,那将军驰马先到,他向郑一虎道:“读书人,你要去哪里?”
郑一虎作揖道:“学生去洛阳。”
将军是个三十余岁的人物,生相儒雅,似亦有三分书生气,闻言笑道:“读书人,阁下没有重要行李,何必担心歹人?”
郑一虎概然道:“学生近来遇了几次惊险,真把胆都吓破了,将军如许随行真是感激不尽。”
将军后面的江湖人忽然上前问道:“你也会武功?”
郑一虎知道他看到身上的宝剑,笑道:“读书人配剑,那是装装门面的,阁下可曾见过几个游学之人不配剑的?”
大汉道:“你没有马,如何跟得上?”
郑一虎道:“这就希望将军照顾了。”
大汉回头向将军道:“范将军,这位公子满面正气,不必怀疑。”
将军哈哈笑道:“张大侠的目力当然不会错。”他向郑一虎道:“读书人,你能不能骑马?”
郑一虎笑道:“射御书数莫不懂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