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城的贵人都住在地势较高的半山坡地,元贵的府邸也不例外。
每天上午他到城中“大吏”府办完钱粮兑付公务,下午带着十多个扈从回到自己的宅邸,像星辰升降一样准时。
他面白而身形挺拔,这部分容貌像母亲,头发微微带卷,鼻梁也带点鹰钩,又昭示了翁归的乌孙血统。
每次归家,总要经过城里最主要的一段通衢街道,再转入缓缓爬坡的山路。
他不愿意日日相逢热闹的成片商铺,听着人群的谈笑,他总觉得那声浪是冲着他来的。
虽然,他也明白实在是多心了。
没办法,不走这里回不了家。
日益繁茂的街市,熟悉的商贩叫卖,陌生的外乡面孔,见到“元贵王子”马队躬着腰向两边退却的恭敬人群,翁归嫡长子不理会这一切,眼神淡漠,心思如深潭。
说起来,他真是嫡子么?
草原人以左为尊,形式上,父亲的正妻(左夫人)一直是须卜格,性情爽朗身材丰腴的匈人公主,但她的儿子乌就屠是翁归亲口定过名份的“昆弥庶长子”。
乌孙国人人知道,汉家右夫人才是翁归昆弥认可的大老婆。
**************
元贵的马队经过了一个新开的胡商铺子,几个赤着胳膊的小厮一脸机灵劲儿,叫卖汉人的绸、锦、绣和绢。
游走在西域大地上的胡商,最擅生存,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元贵的记忆中,他很小就穿着染成红色和黑色的锦布汉服,有时也会换成汉地料子裁剪的乌孙袍子。
他喜欢新衣服的浓烈染料味,像夏天的青草气息。
他喜欢锦布的温情,像母亲的眼神。
他也喜欢汉式深衣的严整密实,像父亲的脸,看着就放心。
元贵的记忆里,严整的父亲一向乐于享用汉地的物件,毫无某些草原人对奢华的顽固排斥。
这么多年,母亲总是细水长流地劝父亲少浪费金钱牲畜在草原人的传统聚会上,多种粮食挖河渠盖房子。
为了一夕欢快,宰杀羊马,吃了就没有了嘛,母亲总这样说……但她从来不拦着父亲享用汉家的柔软衣料,住进坚固阔大、采光良好的汉式宫室,用光滑的瓷器、玉器饮酒,还有许多机巧的玩意儿,让人过的舒服妥帖。
只是这样一来,昆弥也越来越不像草原人。
元贵记忆里的父亲尤其欢喜泡澡,汉宫内大块石头垒起的露天池子,烧热的水从一只由砖墙探出的粗陶管洒入大池子,附带一个小池子蓄积着清凉的冷泉。
昆弥健壮胖大的身躯平摊在池旁空地的一块松木板上,一会儿望天,一会儿翻过来,精瘦结实的仆人夏西用包在手上的一块粗麻用心搓拭着昆弥周身,老男人腰腹上的隆起赘肉,在麻布团的有力蹭压下,每每似乎融化不见了,擦拭完毕,昆弥也每每如欢跳的幼马,在冷水小池里扑腾个把分钟,找找少年的感觉。
元贵和弟弟妹妹光着脚跑来玩水,围着老爹乱窜,聒噪不停,翁归趴在木板上,身侧的侍女喂他一口新酿淡酒,老爹咂摸着酒香,看着崽子们,眼里甚是得意……亲近父亲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难忘的,回不来的。
元贵的嘴里一股苦味,父亲,父亲……父亲终归是一个草原人,他想看到儿子们都成为勇武的草原男人,比如庶长子乌就屠,比如三弟大乐。
他们跟父亲一样,是马背上的主人,十几岁就带着伙伴们劫掠周边康居人,姑墨人,甚至匈人的村镇部落,马前挂着人头,马后驮着财物和女子,有时也带着伤回来。
父亲第一次看到大乐头上的伤口,只笑着说了一句“漂亮孩儿……”,母亲抿着嘴站在一旁,什么也没说。
从一开始,母亲更愿意让元贵像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原人。
母亲为他聘请了汉地来的老师,一个总是衣着利落的中年男人,名唤吉不疑。
吉师傅教他读汉地的书籍,他喜欢读汉地的书籍。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许多个夜晚,赤谷城天空的冷寂星河下,他吟诵着楚辞的美妙词句,与几百年前的大贵族作者,神思中竟似有了感应,虽说那位楚人一生好战,而元贵不怎么好战。
说起来,母亲也来自楚地……
元贵的记忆里,母亲永远得体、亲切、忙碌而镇定。
她关注着子女日复一日的成长,却也时不时消失在小孩子的视野里。
年纪稍长,元贵才知道母亲在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