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无双的花心口突然大开,将龟头紧紧衔住,并缩紧开口,如蛤蚌的硬壳般一张一合,在里面吮吸龟头,将精液都吸进了子宫。
我度过了豪华风光的新婚之夜后,第二日,下人说角先生请求在他的书房见面,有要事请教。
我来到书房,见角先生已经走了,只留下一幅墨迹还没有干的文章。
角先生写道:“古今以来,豪杰之士不少,其知机者几何人哉?吾于汉独得张子房焉。子房事载于史册,不必赘论,盍相与论其几乎。夫汉祖之臣,莫逾三杰,而子房又三杰之杰者也;项羽杰于高祖,而为高祖所灭,子房之谋也,是子房非特三杰之杰,并杰于高祖、项羽矣。且高祖为是三杰之目者,忌之之萌也,子房知之,萧何、韩信不知也,故卒受下狱之辱、夷族之祸;子房晏然无恙,夫祸不在于祸之日,而在于目三杰之时。天下未定,子房出奇无穷;天下既定,子房退而如愚,受封择小县,偶语不先发,其知几为何如哉?诚所谓大丈夫也矣。”
我绕屋盘旋良久,续道:“吾于宋得一个焉,曰陈图南。五代之乱,古所未有,不有黄雄起而定之,则乱何时而已乎?图南窥见其几,有志大事,往来关、洛,岂是浪游?及闻赵祖登基,坠驴大笑,故有‘属猪人已着黄袍,之句,就已字观之,盖可见矣。既而拂袖归山,白云高卧,野花啼鸟,春色一般,远引高腾,不见痕迹,所谓寓大巧于至拙,藏大智于极度愚,天下后世,知其为神仙而已矣!孰知其为隐者而已矣!孰得而窥其安奥?方之子房,有过无不及。人亦有言,英雄回首即神仙,岂不信欤!”
我掷笔上朝,坚决请辞官职,朱高炽本来是希望我能够为他分忧的。
我道:“陛下,臣在朝在野,陛下但有所唤,无不应命,何必坏了祖宗规矩呢?”
朱高炽再三挽留,见我辞意已决,才勉强答应。
我仿佛觉得出了一口长气,倍感轻松,他轿也不坐,悄悄一个人走出京城。
街上百姓议论纷纷,都是关于他和公主的风光大婚之事。
我听了,心中也觉荣耀,可是一些市井小民却说起他的下流段子,说他是淫贼出身,否则如何能如此风光。
我听到这里,有些郁闷,虽然他悄悄的散了许多的钱财救治那些穷苦的百姓,但是这些百姓都不知道,而他们热衷讨论的都是关于他的风流韵事。
我如鱼入水,自由自在的感觉没有了,便回到家里。
角先生正在客厅,见他回来,迎上前去,道:“你做的好,你的官升的太快了,早惹人注目了,现在辞的好。”
我道:“我知道,太子朱瞻基年少有为,是个人物,他那么出色,我和他不熟悉,他难免会忌讳我,我若是不检点,就会坏在他的手上,伴君如伴虎,这个我还是懂得的。”
角先生点头称是,我又聊起百姓说他是淫贼,他的风流韵事的事情。
角先生叹道:“世人都以道德为准绳,禁锢人性,我自以为当世大儒,却沦落到改名换姓的地步,愧对列祖列宗,你是淫贼,我是淫物,我们同病相怜啊!”
我这才明白他为什么要叫角先生,这是淫具的称呼,他原来是自嘲。
我道:“今天我见到皇上,看他脸色红光满面,可是过犹不及,这不大好啊!他可真是个明君啊!以前当太子的时侯,就千方百计实行仁政,现在当皇帝没几个月,就做得这么出色。”
角先生道:“是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他还善于纳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现在朝政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先帝虽然要杀我,但说句道话,他其实也算是个好皇帝了,但是和当今比,差的远了。”
我道:“嗯,皇上在后宫之中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就谭妃一人,千古帝王,有几人能如此?”
角先生道:“是啊!可惜这样的皇帝命不久矣,幸好太子也很出色,否则我当初就不会奋力为太子说好话了。”
我大惊,道:“先生何出此言?”
角先生道:“你不必多疑,这是楚姑娘告诉我的,我岂会能知人生死?”
我道:“我果然没有看错,看来还是要早脱身为好。太子不逊色皇上,他又不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放心的去了。”
我意识到眼前的形势,首先便要说服众女,否则她们贪恋眼前风光,不与他配合,那就不好办了。
古香君听了我的分析,道:“难怪杨姐姐和我说什么‘鸟尽弓藏’,看来一个人的风光是有限的啊!不能永远风光,勉强不来。”
古香君既然被说通了,其余众女也都同意了。
我便开始筹划,他把盐帮交给了梁弓长管理,这是全天下人都嘱目的行业,我嘱咐梁弓长要好好经营,多做善事,不要总想着赚钱。
回春堂的生意我慢慢减小店铺,只留下几个大的,因为可以救治百姓,所以我表面上是卖给别人,但是却暗中操作。
至于六大门派,江湖既然没有能威胁他们的敌人,也用不着我了。
虽然失去了我这个大靠山,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一切打点好之后,便上书请去西北治理流民。
西北流民泛滥,朱高炽虽然有许多优惠的政策,但是仍有不少流民闹事。
杨士奇等重臣为我说话,朱高炽虽然舍不得,但还是批准了。
流民其实说白了,就是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当然,在明朝时期,流民主要是因为天灾人祸而失去田地,又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没饭吃,没人管,只是想讨条活路的老百姓,他们没饭吃,自然要造反了。
中国的老百姓相当的勤劳,忍耐力极强,而且胆小怕事,虽然不时会流露出自私和狡猾,但是他们畏惧政府、畏惧反抗、畏惧暴力,能够让他们拿起武器的,就只有死路的威胁。
明代的流民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朝土地高度兼并,和明朝所谓“户籍制度”造成的。
明朝初期实行“户贴制度”,以后改为“黄册制度”,把户口簿作为征派徭役和纳税的重要依据。
明朝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专制统治,颁布了不准农民离乡的禁令,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