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千重还活着,但他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
一想到自己刚才在心上人面前露出那样窘迫的姿态,沈千重就生不如死。
好在,好在,冷芳携不知道他是谁。
这是目前唯一能安慰他的事实。
第138章原来自己是个小三。
雨水淅沥。
沈千重像雨里的泥鳅一样,只不过地面没有积水,没有湿泥。他抖动身躯,回到了千姿之内,那个无能后辈们怀着对他的利用、提防建造的囚牢。
重新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唯有水波晃荡,沈千重紧绷的情绪渐渐舒缓,趴伏在水池边,粗硕的尾巴闲闲地搅动冰冷池水。
今夜的雨,今夜滑稽的场景,令他难得回忆起过去。
沈千重与冷芳携的初遇,也是在一个雨天。
不像今夜裹着阴沉湿气,迷蒙的阴冷的雨,那一天日光晴朗,如一枚剥掉外皮的新鲜橙子,陷在雪白的天空中,坠落的雨水仿佛光的延伸,清透柔和。
这样好的天气,哪怕街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位仿生人巡逻,也阻挡不了公民外出淋雨的兴致。
沈千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那些谨慎地在家门口晃荡的孩子,眼底闪烁着新奇意味,和怎么也掩饰不了的快乐笑容。
那么纯粹,好像在他们的世界里一点烦恼也没有,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家里人不让他们跑出来淋雨。
他们——这附近的公民清贫度日,因而孩子们的衣服大多不合身,肉眼可见被洗得发皱、发白,他们大多是瘦弱的,因为在成长的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养料。
即便如此,他们的快乐来得轻易而又简单,一场太阳雨就能让他们眼睛笑成一条缝。
这衬得衣着华贵,却面色沉沉,神情阴暗的沈千重像个笑话。
见对面的孩子投来疑惑好奇的视线,沈千重仿佛被针扎到一般,反射性地拉扯衣袖,掩住手臂上的伤痕,忍着幻痛逃入林地中。
耳畔回响着男人暴躁愤怒的吼叫:“废物!废物!我要你有什么用!你妈妈都不来看你!”
因为留不住妻子,只能酗酒度日,在孩童身上发泄愤怒的无能之辈。
沈千重低眉,掩下瞳孔里的冷光。这样的人,他却反抗不了,比无能之辈还要无能。
自从第一天禁止不必要的外出、娱乐开始,以白色为象征色的肃穆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公民们痛恨、恐惧,却也无可奈何地忍受。
他们习惯了仿生人频繁出现的生活。
福利院开始空置——那本该作为收容孤儿、救助困难人士的爱心场所,因为《社会福利单位人才培养条例》的公布,迅速地变成无人的空荡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散布的福音教堂。
被人抛弃,或者失去父母亲人的婴儿会被教堂以“培养信徒”的名义收养,他们长大之后,无一例外会加入教堂的唱诗班,用劳动换取生存所需之物,神甫和修女会悉心培养他们,直到这些神爱的孩子学会一技之长,能够独自在社会中存活下来。
沈千重不想留在酒味刺鼻的冷清别墅里,他也不想在街道上晃荡,迎接一个又一个打量的目光,亦或是迎来仿生人的问询。
自从无意间走入这座矗立在林间的福音教堂,发觉无人会对突然出现的他投以注目,沈千重就将教堂作为避难所。
林间的雨在奏响乐章。
敲打叶片躯干的雨声形成悠扬的曲调,伴随着唱诗班悦耳的福音祝祷歌声传入耳畔。
孩童们的声音清脆,悦耳,恍若天籁,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最能净化心灵的声音。
沈千重却没什么特别感触,悄无声息地推开大门走进去,旁若无人地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这座福音教堂不大,只有一名神甫、两名修女,连带六位唱诗班成员,以及两名还在吃奶的婴儿。信徒不算多,固定来祈福的也有那么十几个,不过个个身无分文,养活自己都很艰难,更不用说捐助支撑教堂的运转了。
偶尔的时候,沈千重会好奇这间教堂是怎么能坚持运行至今,源源不断地养育孤儿,还没有倒闭的。
不过,那只是偶尔。
更多时候,沈千重不会对教堂里的人和事投以过多关注,更不会欣赏唱诗班的祝祷歌,有些时候,他甚至嫌弃唱诗班打扰他休息,烦躁不安地皱眉。
正当沈千重靠着木椅,被浓重疲倦裹挟,打算睡一觉的时候,余光瞥见唱诗班的人纷纷朝向小门看去,修女停下指导,脸上慈爱的笑容更加深刻,走向了来者。
沈千重忽然清醒过来。
悄悄地,跟着他们的视线看过去。
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孩子。
看着十岁左右的年纪,他穿着一身宽松衬衣,衣袖上大下小,笼罩着那对细瘦的手腕。春夏之交,他的下身只有一件短裤,孱弱的双腿无力地搭在座椅上,悬在半空没有着落点,雪白的短袜被黑漆皮鞋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