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荡宋 > 无言以对(第2页)

无言以对(第2页)

“朕不能输。”他低声自语,“为了这片土地,为了千万百姓,朕必须赢。”

窗外,繁星点点,仿佛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位年轻的帝王。而在遥远的北方,战火正在悄然酝酿,等待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来临……

赵明深知,北伐之战虽已箭在弦上,但若无万全之策,贸然出兵,恐生变故。他召集朝中重臣,于紫宸殿举行密议。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枢密院副使岳飞率先发言:“陛下,契丹虽内乱未平,但其骑兵精锐仍在,若我军深入敌境,补给线拉长,恐遭伏击。”此言一出,众人皆点头称是。

赵明沉吟片刻,道:“朕亦知战事不可轻启,然时不我待。契丹内部动荡,正是削弱其国力的最佳时机。若坐失良机,待耶律乙辛整合诸部,反成大患。”

礼部尚书范仲淹拱手道:“陛下圣明。依臣之见,可先遣使者至辽东,联络女真各部,使其牵制契丹后方。同时,加强与高丽的联系,确保海上粮道畅通。”

赵明颔首:“此计可行。即刻派遣特使前往辽东,携黄金、丝绸、铁器等物,与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交涉。另,命水师提督加强东海巡逻,护送商船往来。”

会议持续至深夜,最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战略部署:一方面,由韩世忠统领十万大军驻守幽州,随时准备出击;另一方面,派遣“影刃”小队潜入契丹腹地,继续制造混乱,并策反更多将领。同时,朝廷将在河北、河东等地征召民夫,修筑通往前线的驿道,以确保军需物资能够及时送达。

翌日清晨,赵明亲自前往太庙祭告先祖,祈求国运昌盛,将士平安。随后,他登临城楼,检阅即将出征的军队。只见旌旗猎猎,刀枪如林,士气高昂。赵明身披龙袍,立于高台之上,朗声道:“将士们!今日出征,非为穷兵黩武,而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朕在此承诺,凡有功者,必封侯拜将,光耀门楣!”

话音刚落,十万将士齐声高呼:“誓死效忠陛下!誓死效忠大宋!”声震九霄,气势如虹。

赵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大军开拔。韩世忠率领前锋部队先行出发,直奔幽州。而赵明本人则返回皇宫,继续统筹全局。

数日后,一封来自辽东的急报送到御前??完颜阿骨打答应与宋朝结盟,愿出兵三万,从背后袭击契丹。赵明闻讯大喜,立即回信嘉奖,并承诺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和粮食支援。

然而,正当局势看似朝着有利方向发展之时,又一封密报打破了他的喜悦。原来,吐蕃新王松赞干布之弟赤德赞联合部分贵族,起兵争夺王位,局势再度陷入混乱。段誉紧急派人前来求援,希望宋朝能出面调停,避免战火蔓延至西南边境。

赵明眉头紧锁,心中权衡再三。他深知,若此时介入吐蕃事务,势必分散兵力,影响北伐大局。但若袖手旁观,吐蕃一旦爆发全面内战,西南边疆恐受波及,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思忖良久,赵明决定采取折中之策。他派遣大理出身的官员李延年作为特使,携带大量礼物前往吐蕃,劝说双方停战谈判。同时,他命令西南边军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李延年不负所托,抵达吐蕃后,巧妙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最终促成了一场秘密会谈。经过数日斡旋,赤德赞与新王达成妥协,各自退让一步,暂时维持现状。吐蕃局势得以稳定,西南边疆也恢复了短暂的和平。

与此同时,北方战局亦出现转机。萧峰归顺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契丹情报,还成功说服了部分原属耶律洪基的将领投诚。赵明趁势加大宣传力度,宣称“仁义之师,天下归心”,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

耶律乙辛察觉形势不妙,急忙调集重兵围剿叛军,同时派出使者向西夏求援。然而,西夏自上次冲突后,元气尚未恢复,加之国内政局不稳,根本无力应战。最终,西夏国王婉拒了契丹的请求,并暗中向宋朝示好,希望缓和关系。

赵明审时度势,决定暂缓北伐,转而加大对契丹内部的渗透力度。他命令“影刃”小队继续深入敌后,煽动更多部落叛乱,同时加强与女真的合作,确保其按时出兵。

这一系列举措果然见效。短短数月间,契丹境内烽烟四起,各地叛军纷纷崛起,耶律乙辛疲于应付,根本无暇南顾。赵明趁机巩固边防,训练新兵,等待最佳战机。

某夜,赵明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翻阅着最新的军情报告。烛火摇曳,映照出他略显疲惫却坚定的神情。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风暴的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