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些时候,却会流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段子。
尤其是,类似这种赵煦私下里和伴读们开的这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总会被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流传出去。
谁泄的密?自然是不用说了。
靠着这种手段,赵煦一方面,可以考验他身边的伴读们,看看他们的政治立场是否牢靠?
上上辈子,吃过曾布的亏后,赵煦对身边的人的忠诚问题,就看的格外重。
其次,像这种私下里的玩笑话,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一个亲民形象的。
会让汴京市民们觉得,赵官家和他们是一样的。
都爱开玩笑,也都喜欢八卦别人的隐私。
如此一来,就算将来赵煦做出什么坏事,他们也会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自己——只是一时之错犯了点官家都会犯的小错。
这算是赵官家们的祖传技能了。
从仁庙开始,每一代赵官家,都很擅长此道。
比如说,仁庙传出去的那些‘宽仁故事’。
什么吃饭的时候,吃到了沙子,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使御厨获罪,便若无其事的将沙子咽了下去。
什么半夜肚子饿了,想吃烤羊肉,但因为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爱吃烤羊肉,导致宫中每天都特别为他准备烤羊肉夜宵,造成浪费,便忍着饥饿。
类似这样的小故事,最鼎盛的时候,在坊间有上百个在流传。
哪怕迄今,也依然有十几个被人在嘴上念叨。
于是,尽管仁庙时,朝廷上下挥霍无度,宫中奢侈成风,外戚们嚣张跋扈,黄河屡次决口,地震不断,蝗灾四起,盗贼成风,大宋官家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但很多人依然觉得,仁庙是个好官家!
他尽力了!
天下如此,不怪他!
既然效果这么好,赵官家们,自然都是有样学样,每一代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塑造自己的形象。
而赵煦,比起他的父祖,有着一个他们所不能及的优势——他年纪小。
只要持续不断的对外输出类似的小故事,就可以让百姓士民们,在心中形成‘官家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的情感。
一个大家看着长大的孩子,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爱护与关心的。
而当一个皇帝是被大家看着长大的时候,效果就更好了。
可以这么说,只要赵煦不倒行逆施,搞得众叛亲离。
那么,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人,很多人都会自的给他的政策辩护。
这是人性。
最后,这样做,还能pua相关人等,测试一下对方的服从性。
赢麻了!
而当赵煦的玩笑话,传进了文彦博耳中,这老货也是一点不害臊,直接拿来就用。
甚至从此就不换马甲了。有点子将这个事情,当成自己的荣誉的味道。
只能说,太师不愧是太师,大宋政坛的不倒翁。
单单是这份能屈能伸的政治智慧,就够那些年轻气盛的大臣学上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