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明天要行的汴京义报,拿在手上,细细的看了起来。
头版的标题是——再论《苛政猛于虎》。
署名作者是【灌水老叟】。
赵煦看到这个署名,就笑了起来:“太师还真是个不老顽童啊!”
文彦博,从司马康时代,就一直在持续向汴京义报供稿。
一开始,他的马甲是伊叟。
但傻子都能知道,这是他。
所以很快他就换了个马甲叫【介休山人】,很快就被人扒了出来——朝中本贯汾州介休的,除了他还有谁?
没办法,他又起了个叫【贝州居士】的马甲,结果第一天就被人扒皮了——文太师生平最快意的事情,就是平定贝州王则之乱。
搞来搞去,马甲换了十几个。
最后,定在了现在用的这个马甲上——灌水老叟。
这个马甲,他好像已经用了两三个月了。
虽然很快就被人扒出来了。
但他却似乎没有更换的意思。
“这老货,还真是有趣!”赵煦眯起眼睛,笑了起来:“就连拍马阿谀的姿势,都比其他人强上许多!”
文彦博是什么时候换的这个马甲?
赵煦记得好像是今年的五月份左右。
而那时候生了一个事情——赵煦在集英殿中,与伴读们在课后闲聊,顺便科普一些常识。
比如说浮力、压力一类的现代知识。
在科普中,难免需要举例。
而在大宋,刚好有类似的故事,可以作为印证。
比如说,司马光砸缸,可以用来科普压力。
也比如说文彦博灌水,可以用来佐证浮力。
嗯,司马光砸缸,现代人差不多是都知道的。
但文彦博灌水,就相对冷门一些了。
所谓‘文彦博灌水’,讲的是坊间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传说文彦博幼年时,曾与玩伴们击球游戏,在玩闹中不小心将球击入一个洞穴,并卡在了里面。
玩伴们想尽办法,也没能将球取出。
这个时候,文彦博就突急智,用水灌入洞中,球便自动浮出了洞穴,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从此文彦博聪慧之名,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广为人知。
而在科普之余,赵煦也没改他爱开玩笑的性子。
就分别送了些雅号给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
比如说司马光,就被赵煦送了个尊号——砸缸真君。
这是因为他已经去世了嘛。
哪怕开玩笑,也得尊重一二。
对文彦博,他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直接笑称他是:灌水老叟。
虽然说,在一般情况下,集英殿生的事情,外界连点风声都是听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