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孤与太侍君 > 90100(第11页)

90100(第11页)

我“嗯”了一声,视线从不断晃动的丝绦上挪开,转去看那明明不应季却开得正盛的桃花林,意图用美景来压去些心头的烦躁。

“陆大人,”虞殊问陆听,“京城可有传什么消息来吗?”

方才顾及阿蓬的情况没来得及问,眼下又被神医的话弄乱了心绪,连连打岔之余,我都快忘了还有京城那边的事情了。

还好身边有虞殊。

“有不少,”陆听从头开始与我二人说来,“自圣上失踪的消息传到朝中后,朝廷乱过一阵,幸好闵大人在,与太傅等人稳住了局面。但因灾势日渐严重,城郊出现了从各处逃难而来的流民。京城容不下这么多人,又不能眼睁睁看他们死在一墙之外,便派了些人手过去处理。”

被闵言派去管事的人是陈广益。

让他去是考虑到他之前在婺城呆过一段时间,知道救灾该做些什么,比旁的一无所知只会纸上谈兵的官员要能担事得多。

但没成想,此人不仅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反而在流民中宣扬了许多诋毁朝廷的东西,引发了流民暴动,抢了守城卫兵的武器和赶来控制局面的候卫军打了起来。

“此后京中便开始动乱不断。闵大人派人去抓陈广益,但这人滑得跟泥鳅似的,很会躲藏,再加上流民对他很是敬重,自觉维护他,派去的人一直没得手。”

我蹙眉道,“叛出朝廷总会有个理由,陈广益是不满于自己当前的官职,想笼络人心拥立自己为王,还是另有所图?”

陆听说,“是后者。”

就在他明确表现出反叛的意思后不久,一支蛮人的军队横空出世,与流民一起堵住了京城的各处城门。

蛮人带来了许多吃食引诱流民加入他们的队伍,甚至还想用和在边境时相同的手段让城内的百姓出城去做叛徒。

“是王严终放进来的?”我目光沉沉,光是想到那样的场面就觉得很恼火,“那些蛮人如何到的京城,沿途的城池没有拦他们吗?”

“圣上息怒,”陆听叹了口气,解释道,“并非是不想拦,而是分不出人手去拦。”

那段时间正是天灾肆虐尤其严重的时候。

南边海啸、洪灾,但起码冻严实之后的大部分冰面都还算结实,可以在上面行走,而北境是整个被雪埋了,就算踩在雪顶上也会慢慢地陷下去,想爬到山上逃难也没用,因为山上也在雪崩,比呆在下面还可怕。

边境和平原一带的情况还算好些,一直到如今都还能勉强供人生存,但也仅仅是生存罢了。

大部分的城中都只存活下来了一小群幸运的人,蛮族军队穿行在这样的城池之中,只有别人躲他们的份,压根不会有人刚逃过生死劫难就连命都不要地扑上去阻拦。

至于王严终,陆听道,“李将军追捕王严终及其叛军时,受到了蛮人的阻拦,让那姓王的狗贼给跑了,估计进京是他给蛮人指的路。”

我沉默半晌,问,“后来呢?”

“后来蛮人攻城,扶持兆王登基为新帝,陈广益作为率先倒戈的功臣,被封了个异姓王,得了不少赏赐。朝中的墙头草朝着蛮人倒了不少,甚至,”陆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我的面色,低声道,“丞相也叛了。”

我揉了揉眉心,竟并未感到有多愤懑。

毕竟我早先就知道了,丞相只忠于帝王。如今换了个人当皇帝,他便换个人效忠,反正他这样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得到重用,左右对他的仕途来说毫无影响就是了。

不过,提起他,我倒是想起了一些东西。

当时御驾亲征的建议是由丞相亲口提出来的,那时的我以为这只个单纯的关于鼓舞士气方面的提议,但如今想来却似乎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场御驾亲征,与其说是战术,倒不如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个局,一个想置我于死地的局。

只是那会我身在局中,虽直觉不对,却怎么也勘不破罢了。

那么……丞相在提议之前,可与蛮人有过联络吗?

“蛮人扶持兆王登基,闵言是如何应对的?”我问道。

留闵言在京城,一是因为他是绣衣统领,二是因为他是皇兄。兆王要登基,若是他站出来表明身份的话,蛮人要办成这件事便不会如此顺利。

虽然,我不敢说这样的安排没存试探的心思。局势太乱,对除我以外的任何人,我都有疑心。

“闵大人没有与他们正面产生冲突,带人藏入了护国寺内,”陆听与我说,“一是因为圣上不在京内,二是您昏迷尚未醒来,就算夺回了明面上的权势也无人做主,不如在暗中囤积力量,韬光养晦。”

护国寺确实是个藏身的好地方。

我颔首,“做得不错。”

我们三人是站在楼弦月小院外围的篱笆边交谈的,离屋子有一段距离,但那边有动静的话又能迅速听到。

故而木门打开时,我们同时止住了声音,扭头朝屋内看了过去。

“陆大人,”楼弦月手里拿着沾满药汁的棉布,对陆听说,“劳烦烧壶热水来。”

“哎好,马上。”

陆听熟门熟路地钻进了隔壁的某个小屋内忙去了,看样子待在桃花谷的这段时间应该做了不少给神医打下手的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