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到底掌控朝堂十?年,他?一时的沉寂并不能让嬴政放心?。
……
当洛阳与?朝堂上刀光剑影时,扶苏一直在跟着李斯学《诗》,一开始还?好,多学几日?后难免觉得?有些枯燥。
主要是李斯他?只讲一本《诗》,几天了都不带换一本的,而且一讲一个多时辰,都是诗,扶苏学得?脑子都木了。
如果不是他?本来就?将诗经背到差不多了,可能脑子会更木,他?迫切需要学点什么其他?的东西来换换脑子,哪怕是最讨厌的数学。
但是很可惜,李斯的数学水平还?不如他?呢。
那只能想?办法换换课文。
于是再次上课时,扶苏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楚辞,问李斯:“李先生,今日?讲这个吧。”
李斯合上《诗》问:“公子可是不喜欢《诗》?”
《诗》中都是古体诗,一首诗大概也就?四?句,正适合用来给?幼童启蒙,《楚辞》却不同,大家?所熟知的《离骚》就?是出自《楚辞》,由此可见这书?有多难。
在现代,这可是高中才学的课文,扶苏三岁就?想?学?
那还?不如学《五蠹》呢。
李斯:没?想?到有一天会被学生上难度,这是嫌我讲的太幼稚了?
扶苏摇摇头:“并不是,只是我听说李先生是楚国人,想?必对楚辞了解更深吧。”
李斯微笑:“臣尚在楚国时,只是郡中一小吏,家?境窘困无处读书?,对楚辞倒是学得?不多。”
“哦——”扶苏拉长音表示懂了,有点遗憾。
李斯顺势说:“《楚辞》辞藻优美,文采众家?之长,确是上佳。只是字句太多,公子背起来可能会很吃力,不适合用于启蒙,还?是继续学《诗》罢。”
扶苏:“没?关系,以前母亲也给?我读过《楚辞》,我还?记住了几句呢。”
“李先生,你听我背给?你听,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嘛,谁还?不会背上两句了,当年上高中的时候可没?少被它折磨。
扶苏背得?毫不费力,李斯初听时觉得?惊讶,慢慢又有些诡异的自豪和自得?。
长公子才三岁,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居然就?会背《楚辞》了!如此天资合该是他?的学生。
有长公子这样的学生,他?觉得?自己当老师的生涯已经圆满了!
只不过,扶苏越背越顺溜,渐渐背到了一些不适合他?这个秦国公子背诵的东西,李斯眼皮一跳,忙阻止到:“可以了可以了,既然长公子喜欢,臣讲一讲便是。”
同时在心?里腹诽,这楚夫人讲什么不好,怎么偏偏讲屈子这一篇?
要知道当年就?是秦国攻破了郢都,屈子才投江自尽的,这一篇不仅控诉了楚王的昏庸无能,对秦国也有些不善之语,长公子可不能再背了,至少在这个什么都不太懂的年纪,不能再背了。
不然被王上听到,还?以为他?教导长公子是别有用心?。
因此,李斯打定主意,打算略过屈子这一篇,《楚辞》中内容繁杂,多有神诡异事,不如就?讲讲这些,长公子既能学字又能听故事,想?来会很喜欢。
扶苏纯属是背顺嘴了,被李斯拦住后也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这可真不能怪他?不够小心?,主要是他?对屈原了解不多,顶多知道对方?是楚国人,楚国被攻破之后自尽了,但是扶苏对这个时间线没?记忆,以为屈原去世距离此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呢,那背一背他?的大作也没?什么关系。
谁能想?到……扶苏拼命回想?,差点就?翻白眼回想?了,终于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翻到,哦豁,屈原经历的那次楚国都城被破,好像是白起干的事啊?!
距离现在好像也就?三十?多年的样子吧,啊这……略过就?略过吧,还?挺难背的。
当然了,今天扶苏拿出《楚辞》,也不是真想?学,这玩意比《诗》还?难背,他?又不是喜欢自虐。
主要他?拿来的这卷是楚夫人提供的,上面写的都是楚国字,让李斯教一教,就?可以把他?认识楚国字这件事过个明?面了。
他?不想?让他?爹知道,楚夫人教他?学了楚国字,免得?多想?,还?是安在李斯身上吧,他?爹想?得?再多也没?关系。
李斯也发现了,这卷《楚辞》上面都是楚国字,当即就?想?换一本,扶苏伸手按住他?卷竹简的手。
“李先生,为何不讲?”
李斯:“这卷书?是楚国字,臣换一卷秦字的书?来。”
扶苏一脸淡然:“不用换,用这卷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