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以品德高尚、善于教化百姓而闻名于世。
其学成之后,便在平原开设学校,广收弟子,进行教化。
据说乡里之人都信服他的品德,但凡有冲突之事,皆会前来找他断一个是非曲直。
众人都觉得此人能够排忧解难,断定是非。
所以,王烈以德行威望闻名天下。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那都是要被人礼遇的。
杨秋得知此人主动前来拜访之后,她赶紧表现出了一番谦和的态度。
毕竟,在东汉的风气里,名士社会地位极其高。
若有人做出不尊重名士的举动,其人必定会被天下人唾弃。
比如曹操,他曾杀了兖州名士边让妻子儿女一家人。
杀人或许一时爽,但后果却极为惨重。
没过多久,兖州一群士族联合起来迎接吕布入兖州,差点将曹操一锅端。
当时,兖州一大半士族都叛变了,曹操刚刚起家占据的根据地瞬间化为乌有。
若不是运气好还留下一两块地方,差点儿就要和刘备一样四处流浪了。
所以后来,曹操也不敢轻易杀名士了。
直到北方统一,大权在握之后,他才敢杀了孔融。
因此,面对这种名士,即便是军阀头子,那也是得罪不起。
毕竟,人家有能力号召天下读书人与你为敌。
而这位王烈,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此人的德行威望似乎并非虚假。
据说这人后来在辽东郡开办教育,传授先进农具,为辽东郡的发展做出了些许贡献。
由此看来,此人必定是一个务实之人。
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享出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只是,历史记载与本人实际上的人品是否相符,这还需要见面了才能知道。
毕竟,按照历史上的记载,王烈来到辽东郡乃是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
如今的青州可谓是战乱不休。
除了因为董卓乱政,实际上残余的黄巾军和土匪也极为众多。
那些流窜的匪寇如同一群饿狼,四处劫掠,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青州的大地,仿佛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所以有一批人毅然决然的逃亡到了辽东这边,王烈应该就是最近来到辽东郡的。
如果杨秋所料不差的话,以后还会有陆陆续续的人逃难过来。
而此时,杨秋和王烈此人直接来到了港口旁边的一处屋舍里面,经过过去几年的开发,沓津这边除建立了一座巨大城池。
港口周边也修建了很多屋舍,为来往港口的商队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杨秋和王烈相见的地方,自然就是港口旁边的一处精致屋舍了。
“素闻王公高风亮节,未料王公竟至辽东游历,实乃辽东之幸也。
有王公于此地教化,天下知礼之人必日益增多。
不知王公莅临辽东几日?于辽东之地可有不适之处?下方官员可有欺上瞒下之举?王公但言无妨。”
伸手不打笑脸人,杨秋这一开口就定下了一个和善的基调。
毕竟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此人应该不是孔融祢衡那等人,见人就嘴巴喷毒汁,所以杨秋也愿意给大家一个和平的开端。
王烈自然也接收到了杨秋和善的信号。
他轻轻抚摸了一下自己的美须,心中暗暗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