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满福想了想,低声道:“反正自从我三年前跟着郑帮主做营生后,就一直在绣坊落脚。”
南知微轻笑出声,“你们管乞讨叫营生?那你们大帮主可赚着钱了?”
康福满又抿嘴不言,但通过他眼睛里些许骄傲自满的神情,南知微得到答案。
这位姓郑的乞丐头目,或许真的挺赚钱,起码在康福满眼里挺赚钱。
南知微见天色不早,叫附院的人给康福满找个铺位安置,天亮了管顿饭在放走。
终于解决了绣坊的问题,南知微心情轻快的回到主院。
她想到自己自从到堂航后,都没时间给家中写封信,叫素棋、朝妍给自己备笔墨。
南知微给父亲母亲和妹妹的书信很快写好,剩下最后一封给南鹤归的信,她有些江郎才尽。
南知微回想临行,前南鹤归给的银票,以及跟南鹤归之间的争执,她一时不知如何着墨。
思来想去,她觉得定是时辰有些晚了,自己太累太困,所以笔力有限。南知微决定先放一放,等明日忙完再写。
南知微以为绣坊的事到此为止,没想到第二日,她带着泥瓦匠到达绣坊时,一楼又是一股尿骚味,那些乞丐的铺盖又回到了原处。
张娘子踩了一脚褥子,气愤道:“这些人是打算赖在这不走了?”
“把床铺放到绣坊门口,去找锁匠给绣坊换把新锁。”
南知微心想,看在这些人是可怜乞丐的份上,自己再让最后一次。
绣坊的暗格用水泥封好,并再次将绣坊打扫干净,门窗都关好后,南知微才带人离开绣坊。
南知微叫张娘子带人去木匠铺,拿着她绘制的样式图,定制了桌椅等用具。
她自己则带着人去之前买楼时的那家陶器店,购置茶水用具。
南知微见到瓷器店老板时,他正跟自己娘子两人收拾店中瓷器。
“齐老板,之前生意没谈拢,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次带着新生意来跟老板洽谈。”
“买卖不成仁义在,南姑娘不必有愧意。”
陶瓷店老板性情温和,没有因为上次没成交的生意而恼火,即使即将关店,他还是热情接待南知微。
齐老板即将带着妻儿远走南州,店铺也转手给了别人。店中的瓷器不方便带走,便以低廉价格倾销给了南知微。
南知微开楼需要茶具盛饮品,也需要瓷器装饰,欣然接收,当天下午便付了定金。
南知微将所有开店用的器具都购买好,找人算好了日子,将正式营业的日子定在了三日后。
傍晚回到沁宅,杨家的大女儿杨潇江,正领着弟弟妹妹在宅子门口玩踢毽子。
杨家三个小孩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洗的很干净,破的地方用差不多颜色的布,缝补的很整齐。
孩子们的欢笑声给枯燥的冬日,增添了些许生机。
门口不远处,一位卖烤红薯的小贩看着这几个小孩不愿走,似乎在等着大人们来给小孩买红薯。
南知微买了整整七个大红薯,拿出两个递给身边的素棋、朝妍。
她拿着剩下的红薯走到孩子面前,轻声询问道:“我是住在你们隔壁的人家,你们要不要吃烤红薯?我请客。”
姐姐杨潇江认出南知微,先是看了眼身边的弟弟妹妹,见他们满脸写着想吃后,她腼腆的笑着点了点头,“要吃,谢谢知微姐姐。”
三姐弟伸出手来拿红薯,南知微看见他们的手上满是冻疮,心疼道:“有点烫,小心点。”
三孩子向南知微道谢后,开心的跑进宅门,进了小附院。
剩下的红薯南知微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后一个给了张娘子的女儿星儿。
趁着时间还早,南知微吃完红薯便坐到书桌前,继续昨晚未完成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