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接近到距离敌军线列阵不到2oo步时,拿破仑便听到了前方传来零星的枪声,吕西安慌忙带着卫队赶上来,将他护在中间。
拿破仑回头望去,就见新兵们情绪激动,队形凌乱不堪。
他呼了口气,现在整队只会引更多的混乱,索性用佩剑向前一指,大声喊道:“所有人,上刺刀!”
军鼓声顿时更加急促起来。
新兵们虽然缺乏作战经验,但同时也没有对战场的恐惧,一个个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七手八脚将刺刀套在了枪口上。
拿破仑推开面前的卫队士兵,大步向敌军冲了上去:
“跟着我!起白刃冲锋!
“以王太子之名!”
这个时代的白刃冲锋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战术。因为一旦起,就意味着放弃了队形和撤退的可能,只剩下击溃敌人一条路。
而只要有少数士兵在冲锋的过程中迟疑、退缩,很快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哪怕距离敌人只剩一步之遥,最终也会变为大溃败。
所以不是有绝对把握或者走投无路,指挥官通常是不愿进行白刃战的。甚至很多国家的作战条令里明确规定,在大部分情况下禁止白刃战。
此时拿破仑已没有其他的选择。
要么冲破奥军线列阵。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要么接受战败的结果。
他,不想失败。
他是骄傲的科西嘉雄鹰,终有一天要飞上云端,俯瞰大地。
他宁愿战死在这里,也绝不愿屈辱地投降!
拿破仑的脚步越来越快,吕西安不得不小跑着挡在他面前。
“噗”,拿破仑左侧的卫队士兵胸口中弹,温热的鲜血溅到了他的脸颊上。
他的神色没有丝毫犹豫,只是紧紧握着佩剑,一步接一步地向前走去。
奥军的火力愈密集,他身后的新兵们不断有人闷哼倒下,却没人停下。波拿巴上校的背影在前面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忘掉了所有的恐惧,心中只剩下对胜利的渴望。
儒贝尔那边刚刚收拢好部队,就听到梅尼尔指着东南方向激动地大喊:
“是波拿巴上校。看哪!他在起冲锋!”
儒贝尔看了眼已经累得快要站立不稳的士兵,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下达了命令:
“散兵营立刻出击。其他人转换为纵列,准备冲锋!”
拿破仑在距离敌军3o步的地方被吕西安和卫队死死按住,“太危险了,您不能再向前了!”——那种最高指挥官带头冲入敌阵中的情况只会出现在电影里。真让指挥官冲了上去,卫队全体成员都要上军事法庭。
拿破仑能冲到离敌人这么近的位置,对士兵的激励效果已经足够了。
奥军在出最后一轮齐射,击倒了6o多名法军士兵之后,法军依旧没有崩溃。
一名新兵连长大吼着“以王太子之名”,率先冲入了步兵线列之中。后面的两千多名新兵立刻跟着涌了上去。
奥军这边已经没有了填装的机会,士兵们慌忙用刺刀应战,但气势上已经弱了一大截。
而法国新兵们却借着冲势,一个照面就将上百名敌人挑翻在地,奥军的步兵线列上顿时血花飞溅。整个马伦哥村外都响彻“以王太子之名”的喊声。
拿破仑用力甩开吕西安的手,对卫队长喊道:
“贝西埃尔,不用管我,你们也去帮忙!”
后者犹豫了一下,默然点头,带着3o多名卫队士兵也冲了上去。
相比于对射,白刃战能对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近在咫尺的敌人抡起刺刀朝自己迎面扎来,可比看不见的子弹要吓人得多。
所以,白刃战基本上都是瞬间分出胜负。
不到半分钟,奥军线列阵右侧的士兵便开始惊恐地溃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