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可就让帝后二人同时感觉到惊奇了,他们也没想到有人会把还没测试过的东西送到自己面前来。
不过皇后并不生气,反而觉得这是米娅亲近她,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地把织机带过来了,换了其他人,他们可不敢这么做。
米娅这样直接拿到好东西就来找她的做法,不正证明了她对皇后的忠诚于亲近吗,所以皇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十分满意她这种做法。
皇后扭头询问皇帝:“陛下有空的话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她做的织机?”
本来已经和皇后说好饭后一起去散步的皇帝点了点头:“行,不是还没测试吗?那就现在直接试试吧。”
纺织这一块在帝国税收里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其实还处于以物易物的状态,甚至很多人缴税都是用自己织的布来缴的,所以布料是真的可以直接当做钱来用的,如果米娅真的能提高织布的效率,那这事就必须重视起来。
而米娅已经给他们带来诸多的惊喜了,这次想必也不会例外。
听皇帝说要看织机的测试,米娅就表示需要一些一些已经提前梳理成纤维并搓成条的麻或者羊毛来配合测试。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就算是现在使用的那种一次只能纺出一个线团的纺车在纺线之前也是需要先把材料从原来的样子用铁梳一样的工具分扯、撕裂、分梳成较细的纤维,然后用手搓成条并捻成粗线,再上机纺成均匀的细线,珍妮纺织机也不能少了这一步。
其实最适合用珍妮纺织机来纺线的材料应该是棉花,毕竟它最初就是为此而发明出来的,不过现在整个东拜恐怕就只有米娅那里有棉花了,所以只能选择另外两种材料。
粗线倒是好找,虽然皇后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纺车织机了,可大皇宫里多的是人私下空闲时就会纺线织布,而皇后身边也有专门为她纺线织布的织娘,只要吩咐一声,很快就有人准备好了材料。
而在个期间,米娅已经指挥着理查德他们,把两台织机搬进了赫拉宫的正殿里,一边把两台织机介绍给皇帝皇后。
“这是珍妮纺织机,这边这台则是它踏板织机。”
皇帝和皇后两人就坐在王座上,好奇地打量两台织机,踏板织机的名字他们还能理解,但那个纺织机为什么要叫“珍妮”纺织机,难道不应该叫“米娅”纺织机吗?
他们问出了这个问题,惹得米娅脸上一燥,只能瞎掰:“这纺织机是我在一本书上得来的灵感,而让我有了这个灵感的人,是书里一个叫珍妮的女人,所以我就叫它珍妮纺织机了。”
没人问她那本书是哪本书,因为皇帝皇后都不是喜欢看书的人。
他们只是一边低声聊天一边看着米娅带着人把拿来的只是简单搓成条的麻线和羊毛线,也就是粗纱从原本的线轴上换到了纺织机的垂直纺锭上,又牵起线头穿过纺织机中间小走车的压板,勾住另一端的锭杆。
这个小走车能在滑道上前后移动,上面装有上下二块压板,压板拉起后能通过粗纱,放下后则可以压住在另一端已经被捻成细的细纱,一来一回,纱线就纺织好了。
而控制整部纺织机的是旁边大转轮,转轮上套着皮带,皮带的另一端则固定在几个小转轮上,而小转轮则连接着锭杆,只要一转动大转轮上的摇杆,套着皮带的大转轮就能带动其他的小转轮,同时纺出好几根线,把粗纱变成细纱。
其实在还米娅还没有开始操作的时候,在场的但凡是纺过线的人,都多少看出了这纺织机被改造的有多厉害。
传统的纺车只有一个锭,所以一次只能纺一个纱锭,但米娅带来的这个纺织机上有八个锭,所以一次可以纺织八个纱锭,这样以来纺线的速度就足足提高了八倍!
不过等真的看到米娅只有一个人就用这个台有床那么大的纺织机同时纺出八个细纱锭的时候,大家还是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纺织机不仅是一次能纺的数量多,纺线的速度也比一般的纺车快,而且像是皇帝皇后这也有见识的人,都从增加的纱锭上看出了点什么,比如现在这纺织机可以一变八,那是不是只要再改良一下纺织机,继续增加纱锭的位置,那么是不是可以让一次纺织的线更多?
不等他们深想下去,米娅已经停止了操作纺织机,把位置让给其她人想要试一试的人以后,来到了另一边的踏板织机前坐下。
相比起看起来还算简单的珍妮纺织机,这踏板织机的改动的区别大得不得了,要知道她们平时使用的踏板织机可是那种最简单原始的腰机,而米娅面前的这台大家伙相比起来可就复杂得多了。
整台踏板织机看起来像是一个木架子,使用到的铁制零件其实很少,米娅当初找小奥夫帮忙,主要就是为了珍妮纺织机上的锭杆和其他一些零件,而踏板织机这边几乎没有铁匠发挥的作用,因为米娅想让这样的踏板织机推广出去,自然是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所以能够用木头打造的地方都用木头替换了,只有少部分替换不了的才使用了铁制零件。
因为这次只是试验,所以米娅并没有把即将要织的布定的很大,而是只打算织一块巴掌宽的布,让皇帝皇后看看效果就可以了,所以她很快就把经线按照顺序一根一根的排好,然后将踏板织机上的线轴装好,调紧经线,拧紧螺丝固定住。
再之后,她只需要一边踩动踏板转动线轴,让经过线轴分离的经线上下交替,一边用梭子来回穿过经线中间,这布就会越织越长了。
第118章
用腰机织过布的人都知道,腰机织布不仅速度慢还特别费腰费脖,每一个经常织布的人都会落下颈椎病腰椎病,长年累月的织布会让她们直不起腰抬不起头。
而且织布的工序也很复杂,腰机的结构简单,由两根经轴构成,把多跟经线固定在两轴之间,经轴两边栓上绳子,一边固定在腰间,一边用树木或者直接用脚撑着,把两根经轴撑开撑直,然后再用一根被称为分经棒的木棒把撑直的经线一上一下的分开,分出织口方便纬线横穿过去,形成经纬交织的结构,然后再用另一根棍子把它们压实了,然后拔出分经棒,继续以和上次相反的方式一下一上的分开经线继续织布,反复重复这样的过程,就能织出布料了。
这个过程非常的麻烦,织布的时间基本都浪费在用分经棒分经线和压实纬线上了,所以往往大半天才能织出一小片的布料,所以一个月能织出的布也没有几匹,收入十分微薄。
不过近些年这种腰机也有了一些改变,有人发明了用一根带着许多弯钩的木棒把下层的经线提拉到上层,形成新的织口,这样就不用抽出分经棒了再反复分线了,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但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原始缓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