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又去干大事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低头翻书,指尖划过一行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上元节如期而至。
皇城外张灯结彩,百姓们举着花灯涌上街头,欢声笑语不断。洛水两岸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皇宫南门外,百官列队迎候天子车驾。
赵立宽身着礼服,站于队列之中,神情平静,却内心波澜起伏。
他知道,今晚之后,局势将发生微妙变化。
因为皇帝已经注意到了他,而有些人,也开始对他起了戒心。
果然,当皇帝与皇后登台赏灯之时,几位大臣悄然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赵立宽此人不可小觑。”户部尚书江长生低声说道,“他不仅揣摩圣意极准,还懂得用兵之道,若再放任他发展下去,恐怕将来难以驾驭。”
“你怕什么?”兵部侍郎钱同冷笑,“他不过是个副职,又能掀起多大的浪?”
“别忘了,他是归化军出身。”江长生眯眼,“那些归化军士兵如今都被他编入禁军,成了他的亲信。若是哪天他想造反,只需一声令下,就能掌控半个京城。”
“危言耸听。”钱同摇头,“他若真有异心,早就动手了。”
江长生冷笑:“他不动手,是因为时机未到。”
另一边,吴相公正与太子殿下闲聊。
“殿下可知,赵立宽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得到陛下信任?”吴相公问道。
太子略显困惑:“难道不是因为他立下了功劳?”
“不只是功劳。”吴相公意味深长地说,“而是他懂得藏锋守拙,懂得等待时机。”
太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时,皇后宣布猜灯谜开始。
灯谜由皇后亲自拟定,其中一道最为难解:
>“半轮红日照东篱。”
众人纷纷猜测,国子监的学生、宗室子弟皆绞尽脑汁,却无人答出。
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人,朗声道:“谜底是‘旭’字。”
全场哗然。
只见那人正是赵立宽。
皇后微微一笑:“恭喜赵大人,猜中头奖。”
皇帝也在龙椅上露出赞许之色。
吴仙衣远远望着赵立宽的身影,嘴角微扬。
她终于明白,自己当初没看错人。
赵立宽并非粗人,而是一条蛰伏的龙。
此刻,它正在缓缓苏醒。
而整个大乾朝,也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上元节过后,赵立宽并未因猜中灯谜而得意忘形。他深知,在这朝堂之上,一时的风光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要紧的是如何在暗流涌动中稳住自己的位置。
归化军改编工作已近尾声,五百人的“中军营”也正式组建完毕。赵立宽亲自挑选了三百名夜不归斥候,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熟悉地形、擅长伪装、善于潜伏。余下一百二十人为亲兵兼传令兵,皆是他在西南作战时带过的旧部,忠诚可靠。最后八十人则为文书、书记、参谋等文职人员,虽不善战,但对战场调度至关重要。
这一营虽小,却如同一把利刃,握在他手中,随时可以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