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沈峰入宫觐见新皇。
李亨端坐龙椅之上,神情凝重。他虽已登基,但对朝政掌控仍显薄弱,尤其对太平公主的手段心存忌惮。
“沈卿。”李亨开口,“昨日之事,可是公主所为?”
沈峰拱手答道:“正是。但她此举,是为了清除朝中隐患,确保陛下能真正掌权。”
李亨皱眉:“可她为何不先告知朕?”
沈峰沉声道:“因为她知道,若等陛下决断,恐怕时机已失。陛下若想真正掌控朝政,就必须让那些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李亨沉默良久,最终点头:“朕明白了。只是……朕希望今后大事,能由朕亲自决定。”
沈峰躬身道:“臣遵旨。”
……
数日后,朝廷正式发布诏书,宣布杨国忠余党被清除,所有涉案官员贬黜或处死。同时,李亨下诏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并任命沈峰为左仆射兼太尉,总领军政,成为实际上的大唐宰执。
然而,就在百官庆贺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入沈峰府邸。
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
**“河北有异动。”**
沈峰眉头一皱,立刻召集赵德昭与幕僚商议。
“安禄山虽败,但并未彻底瓦解。河北仍是他的老巢,若不尽快铲除,迟早会卷土重来。”赵德昭分析道。
沈峰点头:“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不能再被动防守。”
……
数日后,沈峰亲自前往前线,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反击战。
他调集十万精兵,分三路进发:一路由郭子仪统领,进攻河北西部;一路由李光弼率领,攻打河北东部;而他自己,则亲率中军,直取安禄山老巢范阳。
战事激烈,双方激战月余,最终,唐军凭借严密的战术配合和高昂的士气,接连攻破敌军防线,直逼范阳城下。
安禄山困守孤城,屡次突围失败,最终被迫投降。
沈峰亲自受降,安禄山跪地请罪,泪流满面:“沈大人,我愿归顺朝廷,只求留我一条性命。”
沈峰看着他,目光冷峻:“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何等大罪?”
安禄山低头:“臣知罪。”
沈峰缓缓道:“念你曾为国效力,我可保你不死。但从此以后,你必须远离朝堂,隐居乡野,不得再涉足政事。”
安禄山连连叩首:“谢大人恩典!”
……
安禄山被押往岭南安置,河北战事彻底平定。
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李亨下诏封赏功臣,沈峰因功勋卓著,被加封为“镇国公”,并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然而,就在此时,一封密信再次送入沈峰府邸。
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
**“吐蕃蠢蠢欲动。”**
沈峰凝视良久,轻轻合上信纸,望向窗外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