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一刻,正值宵禁将解未解之际。整个洛阳城,此时仍陷入无垠的黑暗之中,任凭风雪将其掩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都是上亿年来一直有的铁律。可仍然有这样一些地方,试图违背造化的规矩,在这。。。
####余波未平
虽是风定云清,但学堂内外仍残留着昨夜血战的痕迹。院墙边倒伏着几具刺客的尸体,尚未清理干净的血迹在晨曦中泛着暗红。弟子们或倚门而立,或围坐廊下,神情恍惚,仿佛仍在回味那场惊心动魄的厮杀。
李渊立于堂前石阶之上,望着远处山道上缓缓驶来的马车。那是京中钦差的仪仗,旌旗猎猎,金甲武士肃然而行。他心中并无欣喜,反倒多了一分沉重。这场风波虽已落幕,但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王清与郑安并肩而来,神色凝重。王清低声道:“先生,陆大人已将陈远押往京城,听闻刑部已设专案审理此案。”
李渊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赵明身上。后者正指挥几名弟子搬运尸体,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张昊则站在角落,手中擦拭着双刃,眼神冷峻如霜。
“朝廷不会就此罢休。”李渊缓缓开口,“陈远背后之人既然能策划如此周密的刺杀,必然不会甘心失败。”
郑安皱眉道:“可如今陈远已被擒,权臣也遭贬黜,难道他们还能翻盘?”
李渊轻叹一声,语气沉稳:“朝堂之事,从来不是一纸诏书便能定论。真正掌控局势的,往往是那些未曾现身之人。”
话音刚落,阿莲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她神色紧张,低声说道:“先生,这是从京城传来的密报,说是……那位被贬的权臣,竟在途中暴毙。”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王清怒道:“岂有此理!这定是有人灭口!”
李渊接过密信,展开细读,脸色愈发阴沉。片刻后,他缓缓收起信笺,抬头望向众人,声音低沉:“此事不简单。若非幕后主使另有其人,便是有人早已布下后手,意图掩盖真相。”
赵明沉声道:“先生,我们是否该尽快进京,亲自面见陛下?”
李渊摇了摇头:“不可贸然行动。如今京中局势不明,贸然前往,只会落入他人圈套。”
张昊冷冷一笑:“那就只能等他们再来一次了?”
李渊目光微敛,语气坚定:“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学堂必须掌握主动。”
####风起长安
数日后,京师长安。
皇宫深处,御书房内,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神色阴郁。案头摊开的正是关于学堂一案的审讯记录。陈远虽已招供,但所供内容却极为模糊,仅提及一名“幕后之人”,却始终不肯透露其身份。
御史台官员陆文轩跪于殿前,拱手禀奏:“陛下,臣已彻查陈远过往行踪,发现他曾多次秘密出入一位宗室亲王的府邸。”
皇帝眉头微皱:“哪位亲王?”
陆文轩迟疑片刻,终是咬牙道:“吴王??李恪。”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凝重。
李恪乃先帝嫡子,素有贤名,亦曾为太子候选人之一。虽最终未能继位,但其在朝中仍有不小影响力。若此事真与其有关,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沉默良久,方缓缓开口:“你可有确凿证据?”
陆文轩顿首道:“尚无直接证据,但诸多线索指向此人,臣不敢妄断,唯恐误国。”
皇帝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深邃:“此事暂且压下,不得外泄。”
“是。”陆文轩领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