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出差?”小林递来一杯咖啡,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奈。
“尼泊尔那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唐文接过杯子,抿了一口,“那边地震频发,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都被毁坏了。如果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帮助,也许就能多救回一批孩子的未来。”
小林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头。
几天后,唐文带着两名技术人员和一名翻译人员,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下飞机,他们就被当地志愿者接到一所临时搭建的学校。
这所“学校”其实只是一个铁皮棚子,四面漏风,地面铺着旧木板。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坐在地上听课。他们的衣服破旧,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欢迎你,唐先生。”校长热情地迎上来,握着他的手,“孩子们听说你要来,昨晚兴奋得睡不着。”
唐文蹲下身,轻声问一个女孩:“你知道我是谁吗?”
女孩点点头:“你是那个让所有人都能上学的大哥哥。”
一句话,让他眼眶微红。
他在那里待了整整两天,走访了三所学校,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并与当地教育部门开了几次协调会议。临走前,他承诺三个月内将在尼泊尔建立五个“数字学习中心”,并优先向受灾严重的地区投放设备。
回国后,他立即召开专项会议,调配资源,同时联系了几家愿意捐赠设备的企业。
“这次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唐文在会上强调,“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在灾难面前。”
项目启动后,唐文几乎每天都亲临一线,检查设备调试情况,确认运输路线,甚至亲自参与培训志愿者。
终于,在预定时间内,五个“数字学习中心”顺利建成,第一批课程上线当天,尼泊尔的孩子们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看到直播画面里孩子们激动欢呼的样子,唐文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教育援助,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
几个月后,唐文受邀参加一场全球青年领袖峰会,地点设在日内瓦。他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分享“未来学堂”的经验,并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公益教育事业。
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的非洲女学生跑上台,紧紧抱住他:“谢谢您,唐先生。因为您的努力,我才能继续读书。”
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
唐文轻轻拍了拍女孩的背,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
他终于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只是为了名声或成就,而是为了那些曾经像他一样渴望改变命运的孩子们。
他不是神明,也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点燃了一束光。
而这束光,正在照亮整个世界。
夜色降临,日内瓦湖畔星光闪烁。
唐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而他,也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