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琛……真的才16岁?”她终于找到话题。
“嗯。”沈骥指尖轻叩桌面,“小时候非要跟着我上学,可惜……”他顿了顿,“智商到现在还停留在一年级。”
邱千没忍住笑出声,晨光里沈骥的眉眼比平日生动许多。
“其实他理科还不错。”她小声为同桌辩解。
“你是第一个这么说的。”沈骥唇角微扬,“你呢?适应新环境了吗?”
“数学和地理还在苦苦挣扎。”邱千老实回答。
“不必太着急。”他的声音像浸在温水里,“每个人起点不同,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好。”
邱千点点头,试探地问了一句,“对你们16班来说,数学是不是特别简单?”
“这个……也不能说简单,只是理解起来没有那么复杂?”
“这谦虚得都没词了。”邱千笑眼弯弯,唇边梨涡若隐若现。
沈骥忽然怔住。这笑容莫名熟悉,月牙般的眼睛,糯米似的梨涡,让他想起许炀常说的“可盐可甜”。
记忆像被风吹乱的书页,他分明觉得在哪里见过,却怎么也翻不到那一页。
空气无端静了几秒。
邱千突然有一个冒昧的想法,“如果有不会的数学题,可以向你请教吗?”
“当然可以。”沈骥拿起手机,“你加我微信。”
沈骥的手机是当下最流行的水果品牌,纯黑色的,简约又大气。他没有用保护壳,就是一个薄薄的手机摊在手心。
邱千有些羞耻地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打开微信,迅速扫了一下二维码,便收回。
倒不是嫌自己的手机老旧,而是她的手机壳是一个蜡笔小新,光着PP的蜡笔小新。是江幸送她的姊妹款。
也不知道沈骥看到没有,她红着脸,不动声色地用手挡住。
他的微信名字就叫沈骥。头像看起来是一张国外的小镇风景照。一半是湛蓝宁静的湖泊,一半是花团锦簇的西式别墅。
她点了申请添加好友,留了四个字,我是邱千。
其实她不写也可以,因为她的微信名字就叫做,小秋千。
服务生适时端上早餐。
绿色格纹餐盘里,金黄的太阳蛋挨着焦香的芝士牛肉卷,奶布丁上点缀着蓝莓,果盘里五颜六色的葡萄像宝石般晶莹。土耳其红茶在玻璃杯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整桌早餐宛如一幅印象派油画。
邱千不自觉地屏住呼吸。这与她平日里的白粥鸡蛋天差地别,恐怕要花掉她整整一天的兼职工资。
“不合口味?”沈骥用湿巾擦拭手指,目光平静。
“太破费了……”她轻咬下唇,“我可能……回请不起。”
沈骥将湿巾折好放在一旁。晨光穿过茶杯,在他指间投下细碎的光斑。
“邱千,”他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世界本就是参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去尝试更多可能。”
十八岁的少女还无法理解这句话。多年后,当她坐在异国他乡的咖啡馆里,享受午后阳光时,才突然明白——
原来那个清晨,少年早已在不经意间,为她推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