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下敕令,允许商人以银易引获得商品盐,免除赴边纳粮之苦
余盐开禁,持有盐引的商人可以直接从灶户的手里买补余盐。
这便保证了充足的货源,免除了守支之苦,也成为两淮盐商牟取厚利的有利之机。
我在十五岁那年正式踏入两淮盐业。
因捐纳有功,又有四叔打的根基在,我贩盐很是顺利。
汪学正悄悄问我:「你背后是不是有人?」
我笑着道:「不知道。」
其实我是知道的。
问清了相熟的人,其中关窍,我一下便想通了。
当今陛下身边的红人当数叶铭臻。
有他在其中斡旋,我成为江南总商,维护榷盐,倒也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第37章
当今陛下疑心重。
因而叶铭臻屡受重用,朝廷旧臣被疑两心,削的削,砍的砍。
而太监,作为天子家奴,却很受重用。
两淮盐业积累甚重,陛下不放心曾经的富商大贾。
听闻叶铭臻与我有少时同窗之谊,很是感兴趣。
恰好蒙他开天恩,下江南。
我那时已在扬州置办了庭院,为交际往来,修得很是恢宏富丽。
陛下便落榻于我的梦园。
流水般的银子使进去,哄得龙心大悦。
他酒后便定了:「你,便为江南皇商。」
如此,在我十五岁之年,我冠以皇商之名。
算来算去,竟也是女子之身助益了我。
正是疑心病重,才不愿意江南士族坐大。
我一个女子,无根无基,身若浮萍。
既无父母,又无双亲。
恰恰符合他对「刀」的要求。
而他的另一把刀,则是叶铭臻。
在梦园相见的时候,我问他:
「博如,你下定决心了吗?」
与狼共伍,不是长久之事。
他与宦官走得这么近,不是易事。
朝政之事,朝不保夕,指不定哪日就被当成奸党清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