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丫头,你写信给宝钗时只说我这里一切顺利,不要提别的,免的你姑妈和姐妹们担心。”贾政又叮嘱道。
此时王熙凤和平儿等已在广州安置了下来,听了贾政的话,她们决定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再考虑之后的行程。
商船损毁,王熙凤要写信给京城的宝钗详细说明遇到的情况,难免要提到贾政的事。
王熙凤听了贾政的叮嘱,又笑道“姑父总是这样藏着掖着,难道我不写明,姑妈她们就不会担心了吗?”
“道理虽然是这样,但还是不要让她们知道的太详细了。”贾政笑道。
“总是要等老爷回到京城,太太和姑娘们才能真的放了心。”平儿说罢,却对王熙凤笑了一下。
“还有,我让潘武买了一些广州的土产,你一并派人送回去吧。”贾政说着将单子递给了王熙凤。
“怎么还有几株树苗?”王熙凤又问“京城的气候恐怕种不活呢?若在金陵的话,却比京城更和暖一些。”
“你姑妈让我带几株树苗回去的。我选的这几种树在北方也能活,若真的种不了,以后就再来广州买一些吧。”贾政笑道。
“看姑父买的这些东西,竟比我都要心细了!好多是姑娘们喜欢的,姑父竟然都想到了。”王熙凤又笑。
贾政此时却有些不好意思,微微红了脸,又道“别打趣我了,好好伺候平姑娘才是正经事。”说罢,贾政就走了。
“我看老爷有点像是落荒而逃了,姑娘的嘴可真不饶人啊!”平儿又笑王熙凤。
“我可曾说过一句不好听的吗?”王熙凤回道“只是姑父自己心里有事,才听不下去了呢!”
王熙凤说罢又紧挨着平儿坐下,捏了捏平儿的衣服,又关怀道“冷不冷,要不要再添一件大衣裳?不如在屋里生一个火盆?”
平儿之前落水后一直抱着木板漂在水上,回来后就染了风寒。三月的广州,平儿却总是说冷,王熙凤担心她,寸步不离地守在跟前,就怕她自己出门又着凉了。
“怎么就这样严重了?正和暖的天气,用不着火盆的。”平儿却笑了笑。
“你自己的身体不爱护,我说再多都没用的。”王熙凤叹了口气。
“姑娘不要生气了,我去床上躺着好不好呢?把棉被也盖着,更不会着凉了。”平儿见王熙凤低落,忙补充道。
“可是躺久了又不舒服了···”王熙凤回道。
“那可怎么办呢?”平儿歪头笑道。
王熙凤却拿出一床厚毛毯,裹在平儿身上,然后自己也钻了进去,平儿顺势靠着王熙凤。
“广州的气候这么好,我们都没有好好看呢!”平儿叹道。
“等你伤寒好了,咱们将广州玩个遍,好不好呢?”王熙凤低头笑道。
“姑娘不着急去南洋了吗?”平儿又问。
王熙凤笑着摇摇头,又指着窗外开得正盛的一株高大木棉花树,对平儿笑道“在金陵家中也移栽这样一棵树如何呢?”
“太高大了,恐怕不适合庭院里种。”平儿也看了过去。木棉花火一样红的花朵,实在太热烈了。
“我偏要种一株!”王熙凤坚持道。
*
倭国人传来的信最先到了贾雨村那里。
“大人,快来看看这封信!”贾雨村说着话就将信递给贾政。
信写得挺长,难脱外国人常有的生涩僵硬。信中内容先是说他们将军知道忠顺王爷的秘密,又详细描述了王爷在孟买的罂粟庄园,亩产多少,如何运往中国,又如何卖到朝鲜国,甚至还写清楚了盈利多少。
随后就提出他们的要求,让贾政与贾雨村带着十万银子,水军布防图以及两广总督的特许通商承诺到北明岛赴宴,双方借此解除之前的误会,最多只能带十名护卫。时间在三天后,署名是宇野三郎将军。
“这摆明了是鸿门宴!大人以为如何?”贾雨村大声道,又像是气不过的样子,还拍了一下桌子。
“你告诉王爷了吗?”贾政问道。
“已经派人送信去了,可倭人要求是三天,这么短的时间王爷来不及收到信回复的。”贾雨村道,满脸都是毫不掩饰的怒气。
贾政踱步思考一会儿,又拿起信对贾雨村道“信中所说属实吗?”
贾雨村犹豫片刻,才下定了决心回道“我也不知道全貌,但他这样说,恐怕八九不离十···”
贾政叹了口气,又道“这样的大事,不如直接奏请圣上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