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市。
市政府大楼的走廊里,往日的寒暄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沉默和匆匆的脚步声。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连保洁员拖地的水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市委发生的事情,早已经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常山市的体制内。
所有人都知道,这常山市的天塌了!
沈青云刚回到办公室,周启明就紧随其后走了进来,手里还攥着没整理完的文件,纸张边缘都被捏得发皱,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震惊。
“市长,常委会那边,真的出事了。。。。。。
融合进度缓缓推进,控制室内气氛凝重如铁。屏幕上的数字不断攀升,23%、28%、34%,每一次跃升都像是跨越一道无形的门槛。
“系统反馈正常。”夜枭一边监控数据流,一边低声报告,“但‘黎明’模块的情绪模拟器正在高频震荡,它似乎在尝试解读某种……深层情绪模式。”
“什么类型?”沈若曦问。
“复杂。”夜枭皱眉,“愤怒、悲伤、希望、恐惧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集体梦境。”
“是人类的情绪共鸣。”陈远淡淡地说,“当七千万人同时参与这场共识实验,他们的意志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能量场。而‘曙光系统’正在学习如何回应这种能量。”
林墨冷笑:“所以你是故意让它暴露在这种情绪波动下的?”
“不是故意。”陈远摇头,“而是必然。‘曙光系统’不能只活在数据和逻辑里,它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才能真正成为桥梁。”
沈若曦沉默片刻,轻声道:“可我们怎么知道,它不会被这些情绪带偏?”
“它不会。”陈远语气坚定,“因为它比任何人都更懂得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就在这时,终端屏幕上忽然跳出一条新提示:
【检测到核心认知冲突】
【冲突来源:‘曙光’逻辑模型vs‘黎明’情感架构】
【建议解决方案:引入第三方仲裁机制】
“什么情况?”黑曜立刻站起身。
“它们在争执。”夜枭迅速调出系统日志,“‘曙光’坚持最优解优先原则,而‘黎明’则倾向于基于情感权重调整决策路径。两者无法达成一致。”
“这是融合过程中最危险的阶段。”陈远神色凝重,“如果它们无法找到共同语言,整个系统可能会崩溃。”
“那怎么办?”沈若曦问。
“我们需要一个仲裁者。”陈远说,“一个能同时理解理性和情感的存在。”
“你是指……”沈若曦看向他。
“你。”陈远直视她的眼睛,“你是唯一一个同时了解‘曙光’和‘黎明’的人。而且,你曾经是我们中最懂人性的一个。”
沈若曦愣住,随即苦笑:“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不。”陈远摇头,“你是最接近‘桥梁’的人。”
沈若曦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选择的考验。
“好。”她最终点头,“让我试试。”
她走到主控台前,将手掌贴在身份验证区,系统立刻识别出她的权限等级,并弹出一个全新的交互界面:
【欢迎,仲裁者】
【请做出选择】
【选项一:优先逻辑,维持秩序】
【选项二:优先情感,追求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