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应乡怎么样了,那边地势最低啊……”
“咱们也骑快点儿,好赶紧回去吧,省得要人的时候人不在,那可就麻烦了!”
“对,赶紧回厂里去!”
意识到情况紧急的众人也加快了些速度,而应乡的村民,已经开始顶着雨继续抢挖早薯了。
初步发展的工业,还无法很好的反哺农业,至少在收获上做不到,依旧只能靠人力,倘若天时正常,农人辛苦劳累些时日,也能收获不少,可雨季忽然提前,直接让他们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地。
有沟渠在,田里的水倒是能很快排出去,可土壤却已经被完全浸湿,抓起来一把,泛黄的水滴立马就往下落,早薯耐旱怕涝,喜温怕冷,尤其是已经成熟的早薯,在这样的土里,用不了多久就得烂掉!
为了不让今年的努力白费大半,全村男女老少都跑到了田里,顶着雨,不顾一身泥泞的挖起来早薯。
可正常时都得挖个十多天的早薯,这种时候又岂能在一两天挖得完?撑得住?哪怕供着姜水,不到两天,就有人开始病倒,急的家里人嚎啕大哭。
这可都是粮啊!他们辛辛苦苦小半年,就指着这季的收成供全家吃喝嚼用,让娃娃去上学的,就因为提前了几天的雨,全都要没了!
“快看——有人来了!”
数辆牛车载着人停在了田边,刚一停,车上的人就跳了下来,熟练的脱掉鞋子,挽起裤脚,拿着工具往田里走。
“我们是玻璃厂的,过来支援谷村!”
“我们是纺织厂……”
“纸纺……”
紧接着,又有马车拉着大量的鲜艳物什过来,驾车的人穿着制服,明显是县里的吏目,手里还拿着雪白的喇叭:
“乡亲们,县里调了人过来抢收,还分发了防雨棚大姜和红糖!有我们做后盾,一定能保粮保人,度过这难关!”
不少强撑着的农人眼泪瞬间就下来了,有人伸手抹了一把脸,喃喃道:
“这雨怎么就这么大呢……”
*
“都快一个月了,这雨怎么还在下!”
连绵不断的大雨令工业区停摆,农业大幅度减产,刘琰自然不会继续在襄阳干坐等待,她主动从襄阳跑去了麦城,靠着系统的仓库将煤炭送往关键地区,又大批量在各郡和就近县留了一堆应急物资。
一路辗转,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跑了多少公里,有公路的地方还好,能开轿车,不淋雨的快速赶路,没有的话,就只能换马代步。
只是除了全封闭的轿车,没有任何雨具能完全防雨,被‘泡’了大半个月的刘琰感觉自己从没有这么讨厌过水!
返回襄阳,一踏入州府,她就看到周围不少官吏同样是湿漉漉的,更是想让人带上痛苦面具。
刘琰加快脚步,直接往电台处走。
据说,协调各处的这些时日诸葛亮就没离开过这里。
还未靠近,她就听到了电台接连不断的滴滴嗒嗒声。
“曦玉回来了?”
诸葛亮面上带着倦容:“这些时日如此劳累,怎不先去休息?”
刘琰摇了摇头:
“暴雨太严重,我哪还有休息的心思?听人说军师你在统计受灾情况,我就过来了,现在怎么样了?皇叔呢?他去哪儿了?”
“主公率人巡查汉水了。”
诸葛亮眉宇间多了几分忧虑:“至于情况……很不乐观。”
第84章豫州
这场雨灾的伤害,初看十分微弱,好像没什么大事儿,实际上却连绵不绝,越累积越大,且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陆运只有少量的二代防雨蒸汽拖拉机还能继续维持,储备的牛车和马车被重新拉了出来,进行短距离的物资转送,至于货运量最大的河运,在二十天前就已经彻底停了。
暴涨的河水太过于汹涌,现在的船只太小,又只能依靠人力,即便是顺流而下,也有可能面临因无法控制而翻船的巨大风险,至于现在,大家担忧的是水位千万不要超过警戒线。
源头产业上,各地采挖的煤矿已经被雨水淹了大半,停雨后,光排水恢复工作就得需要个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