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李旭还将原版的,作为反派一样存在的FIB主任,稍微修改得正面了些,顺便稍微黑了一把当初的社会调查部。
毕竟,这是连板凳都忌惮不已的部门,彻底掌权后就将其彻底拆分,另组国安局,于是国内的情报收集嘛……
但这跟李旭有什么关系呢?崽卖爷田心不疼,板凳都不在意,他又为什么操这个心?
甚至,他还在电影的最后给板凳洗白了一波,就是原版美国总统的那个讲话,这次自然是改成板凳了。
不过板凳并没有直接出境,而是用蒙太奇剪辑出几个很有标志性的画面,然后用四川话做旁白:“过去的几个小时里,是我生命中最漫长最黑暗的时刻……人命改如何衡量……当我们忽视英雄和为国捐躯的子弟兵……”
最终坚毅的宣布批准空袭。
你要承认,美国人或者说好莱坞,在宣传上很有两把刷子,即便是原版,观众对总统的好感度都不低。
可惜,这个时空的学潮比另一个时空的烈度要低上不少,否则电影要是真的上映了,民间对板凳的感观必然会有变化……行吧,学潮就是学潮,即便是这个时空,在经历了两年前的事情后,板凳的风评依然下滑了不少,所以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除了这个,突击队被包围那边的台词也改了不少,比如队长对将军,啊不,对大校的投降喊话的回击是:“我们在国旗和党旗下发过誓,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使命是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又或者两个负责情报的主任,私下交换信息,得知特工男主角被无审讯无理由的囚禁几十年后,当即表示不满:“就算是20年前,还他妈有人民公审呢!”
可以说花了相当的心思。
顺便提一句,李旭找了陆树铭饰演突入岛内的突击队队长,所以……没错,曹老板又又又害死了关公。
然而,即便如此,剧本递上去之后,北影交广电,广电交中宣,中宣交文化,文化交外交,愣是一个敢做主的都没有。
最终还是交到了板凳手上,然而板凳也很为难啊,看起来故事好像还可以,但是对电影制作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剧本上写的东西,跟实际拍出来的东西,差别可能很大。
尤其是这个时空,斯皮尔伯格依然来上海拍了《太阳帝国》,也依然让国内的文化部门感到不满。
污染环境都还是小事,剧组的傲慢做派,以及电影对日本人的一些美化,都让很多还没有去世的,还是同志的老人非常不满。
所以板凳也不好开口。
不过李旭倒是不怎么在意,“张皓轩”可不是斯皮尔伯格,更何况身后还站着,用预言在三巨头面前装了个大逼的“小爱德华·李”,
于是在拖到了沙漠风暴行动之后,果然,北边通过私人联系渠道对“小爱德华·李”发出了访问邀请。
嗯,就是新华社香港分社,通过石慧联系到“张皓轩”,再由“张皓轩”联系“小爱德华·李”这样。
所以,李旭跟板凳讲了那么多关于香港人的势利眼的东西,都是在说一件事:我那兄弟想要制作一部电影,你是批呢,还是不批呢?
香港人的心态板凳不懂吗?怎么可能,就算他没听过“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这种话,升米恩斗米仇的典故总知道吧?
非不能,实不为。
收买几个富豪就能稳定香港,发挥本身的作用,那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的去收买那么多香港市民呢?
因此,他邀请“小爱德华·李”访问大陆,主要还是想要试探一二。
毕竟某人当初在他跟会计师、镇南王面前装了个大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的那些预言也看似在一步步的实现,即便依然不相信苏联会解体,却也足够让人警醒了。
更何况,改开十多年的时间里,内地已经接触了不少国外的商人,而这些家伙要么目光短浅,要么眼高于顶。
即便是那些在国际上有口碑的大集团,依然少不得在合同里下绊子,暗搓搓的阴上国内企业一把。
能够为了长远利益而稍微公平做买卖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小爱德华·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