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与在反重力阵列的影响下。
毫无异常的泰拉避难所内部不同。
在泰拉的地表。
则能看到那些曾经在低温与风雪的肆虐下,坚硬得近乎钢铁一般的土地。
化作了液态的波浪。
一股股地拍打在泰拉高耸的墙体上。
每一时每一刻,都带来了接近数十万吨的冲击力。
在这种可怕的环境下。
如果不是泰拉,换做是其他任何一座普通避难所。
最多不会超过10分钟的时间,就得被彻底撕裂。
“江河市的地震,强度越来越高了。”
坐在控制台前的苏武,查阅了一下地表的监测数据。
感觉有点头疼。
虽说这种八九级的地震强度,无法对泰拉造成什么直接伤害。
可却架不住它几乎一刻不停。
在地震出现后的最近十来天里。
泰拉周边的陆地运输线路。
以及数千座位于震区中的大小采矿站,基本全部陷入停顿状态。
唯一获取资源的途径,只剩下通过晨光级运输舰和六七代战机,进行空中运输。
差不多相当于把苏武的资源收入砍掉了一大半。
另外。
同样由于陆地通道断绝。
泰拉避难所内部宝贵的空间,无法容纳下越来越多新生产出来的冰湖级运输舰。
位于地上前三层的车间内。
相关的生产任务也被迫中止。
让苏武当初制定的通过无限制扩大陆地运输力量,快速鲸吞整个东洲物产的计划直接破产。
“还有,泰拉最近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必须停下来,慢慢消化一下。”
这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在最近这段时间。
苏武为了尽可能多的收容那些失去避难所的幸存者。
特意放开限制,专门派遣出整整五艘一代晨光级运输舰去转移人口。
整个泰拉的居民数量,由此从原本的接近11亿,急剧膨胀到15亿以上。
这批庞大到足以比拟过去一个超级大国的新增人口。
不说其它。
单单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几乎将整个泰拉的生活物资供应体系击穿。
如果不是有人工智能居中统筹。
把有限的物资利用到了极致,并且在分配过程中,没有出现多少人为的额外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