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补充一点。”
任义拿出了技侦的报告:“佘寅摄像机里面的胶卷被冲洗过。”
第116章
胶卷被冲洗过。
这表示凶手曾经把摄影机拿走,自己或者找店家冲洗过。
那么问题来了,凶手为什么要冲洗胶卷?如果是佘寅拍到了不该拍到的,他删除不就好了?这只能说明里面有凶手想要的照片。
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凶手为什么要把摄影机还回来?既然里面有他想要的照片,他冲洗后把摄影机丢了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想不通。
而且摄影机的照片也没有什么可疑的。
同事把照片导入到电脑里并投影出来,一张一张地往后滑,除了烟花就是人。
投影仪的画面定格在夏渔和宿游的合照上。
在场的人都朝他们看过去。
夏渔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听讲没有开小差的模样;宿游则是没忍住捂住了脸。
#同事之间不允许谈恋爱!#
傅松声轻咳一声:“佘寅死在凌晨,几个小时后就被发现。这么晚应该没有店家开店,大概率是凶手自己清洗的胶卷。”
所以摄影机上面也许会有凶手遗留的指纹。
至于凶手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众人目前还不知道,只能让人再研究一下摄影机里的图片。除了昨晚拍的,往前也可以调查。
目前的调查方向分为了两波:钟灵市并案调查,和平市那边则是单独调查。双管齐下,走错方向了也不至于浪费时间。
从头到尾理一下时间顺序。
凶手一开始是从钱标那里听说了龚昶的恶行,于是要到了龚淄的电话,用混混的手机打听事情属实后,就杀害了龚昶。
之后他捡到了薛晟遗落的手机,接着严岛的丑闻爆出,他把严岛约了出来,在江边杀掉了严岛。
也许他在了解严岛的过程中得知了佘寅的事,从尤蓓蔷这里打听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后就一路尾随佘寅到了钟灵山,并在钟灵山脚将其杀害。
他大概率常驻钟灵市,自己开车到了和平市杀人。杀完人又回到钟灵市,装作若无其事地上班。
通过对比三起案件,可以得出凶手是个壮硕的青壮年。身高无从得知,死者都是平躺过程中被勒死的。他的心思缜密,在现实中表现正常,性格偏向正义——从他选择的受害者对象来看,他会在确认受害者真的有罪之后,才会动手。
再推断一下,因为性格偏正义,所以才选择打晕受害人,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留下痕迹的概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受害者的痛苦。
从死者的死亡时间来看,凶手并没有从事过于劳累的工作,或许是在外人看来比较风光的职业。或许正是由于他的职业,他往返两市之间也不会被怀疑。
不过现在说再多也只是推断,所有推测都需要有证据做支撑。
线索太少,只能查监控和走访。
因为昨晚是烟花秀,市区进行了交通管制,车子不好停。所以佘寅是步行到的钟灵山,凶手应该同样。
就是不清楚在那么多人中,凶手是怎么锁定的佘寅。
看监控的重任交给了夏渔,她眼睛好使。
夏渔接到任务,一边走一边跟宿游吐槽:“又是类似于随机杀人的案件,都没法从死者的人际关系上锁定凶手。”
宿游脚步一顿,发来嘲讽:“你这就退缩了?”
“我是觉得这个凶手有点模仿痕迹。”
既模仿了颜与鹤的线上联系,又模仿了霁恣青的随机挑选有缘人,凶手只不过多了个挑选有罪之人的特征,其实也有点模仿其他人的意思。
“案件杂糅。”夏渔下了定义,“这凶手简直是集百家之长。”
凶手充分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一看就没有找别人,全部都是自己动手。
他不像容巡和孟扶摇他们一样,一群人动手,但都想要替对方顶罪,反而导致事情提早败露;也不像颜与鹤一样,找上了“没有职业素养”的尹秀丽,还意图嫁祸他人,嫁祸是最没意思的犯罪;更不像霁恣青一样把凶器留着等警方来搜,每个死者脖子上的痕迹都不同,属于不同的布带——凶手应该已经处理了凶器;从案件中表露出来的性格也不像顾泽漆那么极端,起码凶手挑选的不是无辜之人。
他现在暴露出的线索只有冲洗胶卷并归还的行为,但也令人摸不着头脑。
“他要是再涉点黑,或者杀的人涉点黑,简直是把我办过的案子整了个集合。”说完,夏渔又想起了除了主线案件还有别的案子,“啊,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