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在暗地里调情顽耍,众人倒不曾看出来,不料香菱这丫头在边上却瞧了个仔细。
心下自忖:“李纨寻常在大家跟前,倒是精细撇清,谁想暗地却和这宝二爷有些勾搭。”
宝玉平日最受不得妇人家作娇作痴之态,登时心似火烧,红了脸,咂着嘴,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执法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都服的。”
众人点头,却看探春的稿好了,写道:“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大家看了,称赏一回,又看宝钗的道:“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终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
因又催黛玉。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
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李纨等看她写的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宝玉又笑道:“这评的最公。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
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此时,黛玉因见宝玉构思太苦,心上不快。
走至案旁,知宝玉却苦后面四句无词。
趁李纨不备,却自己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向宝玉跟前。
宝玉打开一看,觉比自己做的半首高得十倍,遂忙恭楷誊完呈上。
不想李纨使得却是欲擒故纵之计,早有提防,当场拿了个现行。
上前夺过宝玉卷稿,劈面一掷,笑道:“怡红公子,汝岂可一而再、再而三冒犯本社天条。自古刑法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本社法度不会因你而废!你该如何罚?”
宝玉没好意思起来,无言可支,只得笑道:“该罚,该罚!”
拿起酒,一饮而尽,却呛得咳出声来,倒把众人都怄笑了,两边的丫头也都抿嘴儿笑。
探春是始作俑者,不意领罚的首犯竟是兄长宝玉,不敢为宝玉求情,只得缄口无言,便起身告辞往贾母去处。
宝钗、黛玉原是共犯,哪敢为宝玉鸣冤。
迎春、惜春本是执法,更不敢起殉私之意,当下嘿然无语。
大家略用些酒果,便各自借故散去,也有回家的,也有往王夫人处去的。
可怜宝玉,平日枉作红颜知己,一旦受罚,竟落个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