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以为,写材料的必定是秘书的事儿,其实不然,这要看是什么材料。
秘书肯定是给领导写材料,但是牛小伟他们山岭县的这种汇报材料,专职秘书可是写不了,那是得由专门的人——政策研究室的人来写。
政策研究室,这个办公室可不是像一般人从名字上想象的,认为是研究政策的,有这样想法的人,一看就不是体制中人。
体制中人都知道,政策一下来,你只有执行的分,没有研究的分。
当然,面对政策肯定也有研究,要不怎么会有这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是种研究政策肯定是不能明目张胆的。
所以,政策研究室,实际是总结汇报党和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办公室。
牛小伟也被市委书记派去配合政策研究室的工作。
牛小伟给政策研究室的人详细介绍了山岭县搞新农村的情况。
因为有市委书记的指点,牛小伟的意识提高了,于是他的介绍便既有事实,又有总结,更有如何践行中央精神,总之牛小伟他们的新农村本身就在一个政治的高度上。
有牛小伟这样很专业的介绍,政策研究室的人工作起来就很容易了。
听完介绍,又下去亲眼看了看,有了感性认识后,市政策研究室的人就动笔了。
整这个,政策研究室的人很专业,上来先拉题纲,在定题纲时,就把政治的调定下来。
因为有市委书记的指点,牛小伟已经知道他们的工作有怎么样的政治意义了,于是他讲的时候,就有所偏重,于是市政策研究办公室的人很容易就为牛小伟他们的工作定了调。
写这类材料,定调最难,调子定不准,全是瞎掰,调子一定准,围绕调子怎么写怎么有。现在调子定下了,写就好办了。
很顺,总共用了一个星期,市政策研究室的人就把材料就整理出来了。
材料整出来,代市长和市委书记看了一遍,商讨过后,又指导了一番。市政策研究室的人按领导的意见修改后,便盖印上报。
代市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的支持,以及他和市委书记的合作,使得市委书记让他参与进来。
当然,代市长参与进来,对这事儿也是有好处的,因为他毕竟是省里来的,省里的门槛熟。
市里往上一报,牛小伟赶紧通知了赵蓉蓉。
赵蓉蓉接到牛小伟的电话,就过去盯着。
山岭县这样的穷地方,是没人爱来的,所以没什么人上心。
要不是赵蓉蓉盯着,当然也有代市长的找人,这个材料弄不好都没人看,当然肯定也就没人上报了,只是做个登记了事。
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有人盯着,有人打了招呼,于是这份材料一路绿灯,一直到了该到的人手上。
最后,赵蓉蓉按程序拿到山岭县新农村建设的材料。
因为牛小伟说了是他弄的,赵蓉蓉拿到后就赶紧看。
看了以后,赵蓉蓉觉得这事弄的不错,应该有意义,而且有推广的价值,于是她就把这事儿跟她父亲说了。
女儿的话,当父亲的一定是上心的,于是赵蓉蓉的父亲看了这份材料。看过之后,下班回到家,父亲问赵蓉蓉:“这里会不会有水份?”
是,这个怀疑是应该的,省里是在抓新农村建设,而且早就抓了,可是收效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