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万三说:“陛下,我说的是多数人家。”
张无忌说:“那更不对了,在丹墀下,他们是少数,可在苏州,穷人是多数。”张无忌拿起个单子,说:“苏州户口六万三千户,能缴一百石粮以上称得上富户的才五百多户,你这账是怎么算的呢?”
钱万三哑口无言。但心底不得不佩服,皇帝对下情了解得这么透。
张无忌问站在前面的一个农夫:“你往前站,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那脸如核桃皮的老农夫说:“回禀陛下,六十有六。”
张无忌说:“好啊,六六大顺,你今年过大寿了吗?”
老农民道:“不瞒皇上说,一年有半年吃糠咽菜,哪有闲钱过大寿啊。活着有口气就知足了。”
张无忌问:“河捐啊、路捐啊,还有壮丁捐,你们替富户出吗?按规矩,你们出人出工,富户出钱是吧?”
老农民据实奏报说道:“事实上穷人是出人又出钱。名目是出工出力不再出钱,可官府能向富户去要钱吗?”
张无忌说:“朕就知道是这么回事。钱万三,你交的四千石粮,有多少转嫁到农民佃户头上啊?”
钱万三一来跟张无忌打过交道,熟了,又仗着皇上为他立过牌坊,所以也不藏着掖着,他说:“若讲良心话,都得摊到佃户头上。”
张无忌说:“你说了实话。你不说实话朕也知道怎么回事。”他转向众人,说道:“其实朕希望天下富人越多越好,不怕你们富,民富才能国强。但富了不可黑心,黑心,不让佃户活下去,他们就逃亡、造反,你一颗租子也收不上来。新建立的大明国,就是要富户能心安理得,穷苦人能吃上饭,穿上衣服,他希望大家记住这四条:不要欺凌佃户;不要趁荒年低价兼并人家养家口的田地;不要仗势欺负弱者;不要勾结官府肥己。朕想在苏州试一种新的减租办法,富户可能有些损失,从长远看是得利的,富户们你们愿意不愿意?”
钱万三那些富户们都说愿意,不愿意也没人敢当皇上面说。
张无忌对那个老农说:“朕给你十两银子,回去过过六十大寿。”
老农趴下磕头:“万岁爷,我是哪辈子积德了,让皇上赏我呀。皇上给了这十两银子,我回去买牛买田,哪舍得吃了啊,那不是香香嘴巴臭臭***吗?”
好多富户大笑,又忙捂嘴。
这个时候一个官宦在一边喊:“放肆!”
老农吓得直叩头。“草民该死,请皇上恕罪……请皇上恕罪啊!”
张无忌说:“你们别吓唬他。农民多老诚,多可爱呀。这十两银子,就是赏你做寿的,朕再给你十两,你拿去买牛、买田。”
钱万三说:“皇上这样怜贫惜老、怜悯百姓,这国家没有不富足太平的,我们再为富不仁也不好意思了。”
张无忌笑了:“这话朕爱听。但是你们可是要做得到才好,要不然可不要说朕对你们无情……”
众富户哪里敢说不是,一个个点头说要回去落实皇上的英明决断。
等这些富户和农民下去之后,张无忌继续跟众大臣商议国事,从国家刑法到税收,到农业政策,商业政策,科举考试,解除奴婢制度和等级制度,甚至连朝廷上下官员统一服饰,部队番号,旗号等等,林林总总,总目繁多……这些个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定得下来了!
累了一天的张无忌傍晚时分来到坤宁宫。一进门他就吵着快找便装换换,他说皇上不好当啊,这繁琐的礼仪、三脱三换的衣服,叫人不胜其烦。
马秀英说:“别换了,反正陛下也坐不了多久,还要到别的殿去。”
张无忌坐下来自己扒掉靴子,扔出去好远,然后光着脚在地上走,说:“这多舒服,朕今天哪儿也不去了,住你坤宁宫。”
马秀英故意说:“我人老珠黄的,在我这儿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