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已现出鱼肚白色,曙光爬上窗子。清晨,空气怡人,明媚的阳光仿佛张无忌的心情,多少残留着昨晚的躁动。
张无忌抱着已经昏迷熟睡的刘诗晴,自己似睡非睡地歪在床上。
只见刘诗晴爱星眸半睁半闭,桃腮上娇羞的晕红和极烈媾和后的红韵,令绝色清纯的丽靥美得犹如云中女神,好一副诱人的欲海春色图。
这个时候,传来急促的叩门声,小昭小声叫着“殿下,殿下!”
张无忌一骨碌爬起来,三脚两步跑到门口问:“是不是韦蝠王有加急行文?”
小昭惊讶的说道:“殿下猜得太准了,你怎么知道的。”说着递上一份用火漆封了口,上面粘了一根鸡毛的信。
张无忌手有点莫名其妙地抖,扯了好几下,才扯去了封口,打开一看,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但旋即发现小昭正盯着他呢。
张无忌看完书信,不由一阵哈哈大笑说:“小明王坠江死了,死得好啊!!”
小昭好奇韩林儿怎么就坠江死了,而且是韦蝠王发回的书信,她诧异地望着张无忌,不敢问。
张无忌说:“信使没走吧?叫他转告韦蝠王,必须把龙凤皇上的圣体打捞出来,在当地择一风水地埋葬吧。”
小昭正要走,张无忌又吩咐:“你叫人去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他们,天亮后回到金陵,召文武官员到殿上来。”
小昭匆匆出去。
张无忌把风雨灯点亮,走到屏风前,把朱笔的“韦蝠王消息”那张纸条扯下来,揉烂在手中。
韩林儿居然敢跟自己叫板,张无忌当然不能放过他,所以韦蝠王就出手了。
韦蝠王这个事情做得很隐蔽,坠江身亡。
当然,好事者肯定也能明白这其中的蹊跷,堂堂一个小明王,又怎么能怎么轻易的坠江呢?
不过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起来,成王败寇永远都是真理。
小明王的死,在整个明军当中也传播开来,刘基平淡无奇地说:“小明王死了,就这么回事。”
宋濂说:“你真敢咒他呀!好好的,怎么会突然驾崩?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都方便啊!”刘基说,“翻船啊,不小心掉江里呀,船上失火呀,什么不成!”
宋濂想起来了,韦蝠王走时,刘基就说过,小明王活到头了,皇帝也当到头了,当时宋濂还不信,难道真的应验了?
“走吧。”刘基说道,天下的事真是难说呀。
宋濂说:“依你的说法,这回明王该同意登极改正朔了?”
“那当然,汉王亡了,吴王灭了,连小明王都走了,明天不登基更待何时,更何况还要北伐,总要有一个名号啊。”
刘基一边往屋子里走一边说,“真是上天有眼,张无忌这皇帝当得名正言顺,既不是抢的,也不是夺的。”
宋濂说:“好在李善长他们早把登极大典的一切准备停当了,衮冕加身就行了。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
“但他心里未必高兴。”刘基说,“你不能总是一眼把别人五脏六腑都看透了,想想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你多好,总是个好好先生。”
宋濂说:“我并非有意当好好先生,实在是没你那份才智呀。不过,说实在的,你过于锋芒外露,未必是好事,佼佼者易折呀。”
“我何尝不知?”刘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自己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呀。”
二人都大笑起来。
小明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从群雄角逐场上消失了,人们关心的是张无忌登极称帝的大举动。
回到金陵,张无忌又召开一次文武大臣会议,这一次可以说是其乐融融,大家在讨论南下和北伐的事情,当然也提到了让张无忌登基的事情。
经过刘基的算卦,认为最好的登基日期是明年正月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