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的新计划,张元林喊出了一个十分合理且有效的口号:劳逸结合。
自从第一批参与活动的老百姓有了极好的反馈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进来。
最开始是轧钢厂和纺织厂的工人们,然后是部分工厂领导,再后来是周边的住户们,很快各个活动场地都爆满,变得人满为患。
紧跟着就是全家出动,老人孩子也过来凑热闹,仅仅是半个月的时间,张元林组办的各项活动成了老少皆宜的休闲聚集地,经常去晚了都没位置。
如此火热空前的情况引起了上头的注意,又考虑到张元林之前立下的种种功劳,也终于是决定重新考虑一下张元林的提议,准备大力支持一下。
于是乎,张元林其余的计划也跟着提上日程,可以捣鼓的新花样有很多,就怕没有足够的场地来实施,现在有了组织上的领导大力支持,自然是可以放手去干了。
而且张元林还为某种活动颁布了一系列的竞赛规则,就是比谁在某个领域更厉害,伴随着的还有各种奖励。
毫无疑问,这激起了绝大部分人的好胜心,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家愿意呆在活动场地的时间变得更久了。
这个结果令张元林十分满意,但还不够,要想办法继续延长大家活跃的时间,并且努力涵盖更多人。
随后在保证生产力不减的情况下,张元林和秦淮茹以及一众领导开始集中开会讨论更新赛制,奖惩制度等问题。
毕竟时代不同,人文环境也不一样,新奇的点子在这里或许有奇效,但相关的制度还是得更改一下才能更好的让当代老百姓们接受。
几天后,新的问题来了。
在一次例行的早会上,有部分领导反馈了某些工人因为沉迷于张元林设计的新赛制导致夜不归宿,从而间接的影响到了白天上班时的工作效率。
针对这个问题,张元林表面上说会重视处理,但实际上心里早有预料。
有合理的赛制,又有可观的奖励制度,说的直白些这玩意儿和那些层层递进,慢慢升级的游戏有什么区别,而且游戏不一定有收益反馈,可张元林设计的各项活动是可以赚到现金和实物的。
所以,难免会有不够自律的人深陷其中,毕竟拿到靠前的名次得到的东西还不少。
算算时间,也就个把月了,张元林要的就是所有人都把心思放在活动上,只要顺利度过灾害,后面的事儿张元林就无所谓了。
因为没有有效的抑制和打压,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其中,也得亏是张元林早期做的工厂改革起了成效,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否则各单位根本兜不住各种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活动得到的奖励归为个人所有,可是上班无法集中注意力干活,吃亏的是工厂,所以最先引起不满的是各单位的管理者,其次就是上头的领导。
当时支持张元林搞活动的本意确实是为了老百姓们的丰富生活着想,可事到如今发现有人受到活动的影响,从而耽搁了生产,那肯定是不行的。
为此还专门单独约谈了张元林几次,为了计划能顺利进行,张元林明面上毫不含糊的答应整改,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直观有效的行动。
慢慢的,上头领导开始怀疑张元林是否能正常管控现有的活动和参与人员了。
因为在约谈过后,相关的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张元林甚至变本加厉的增加活动奖励。
这就导致上头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工厂制度已经改革的很完美了,原本提上去的生产效率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渐渐的,上面领导对张元林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可作为当事人的张元林却好像不知道这一回事儿。
这天下了班回到家,秦淮茹一脸严肃的将张元林喊到了房间里。
“老公,现在的情况有点不太对劲了,咱们是不是应该降低一下活动的奖励啊,或者把难度要求调高一些,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熬夜折腾,用外面的话来说,都有点玩物丧志了!”
张元林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什么叫外面在说啊,分明是上面的领导做此评价,倘若真的是问老百姓们有何感想,他们只会夸我张某人干的漂亮!”
面对张元林的回答,秦淮茹不由的瞪大眼睛,表情惊愕的说道:
“啊?老公你都知道啊,我还以为你不晓得这回事儿呢!”
张元林摆了摆手,说道:
“我怎么可能不知道,都约谈我好几次了,只是一直没跟你说。”
秦淮茹听后脸上的担忧更加明显,紧张的她抓住张元林的手,说道:
“老公,要不咱们先停一停吧,把规矩重新制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