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头的上沿还配上了一张现场图片。
图片中,被众人簇拥着的是一位高大魁梧,身材匀称,穿着白色短袖衬衫,黑西裤,理着干练的平头短发,国字脸,浓眉大眼,鼻挺口方,脸上挂着几分淡笑,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魅力十足的中年男人。
这人,从图片下的文字说明就能得出判断,他便是我母亲口中的那位宋副省长。
为何我会对这两则新闻产生兴趣?
首先,第一则新闻稿中的项莆清在我看来,高度疑似与我母亲的情夫。
虽然祖父的话让我有了动摇,但不可否认,每一个人是不可能永远不变的。
现在这人背后的大靠山已逝,再过几年年龄也到线,上升空间已经不大。
放着平稳过渡的日子不好好过,竟然还喊出处级干部公开竞聘这一定会触动省内几乎所有基层官员,甚至更高级别干部隐形权益的口号。
是真正的大公无私?
还是妄图以此在京城方面改换阵营,折腰投效,好使得在仕途之路上更进一步?
再说第二则新闻稿,值此宏图集团在三湖高新区掀起的风波。
作为一个副省级的高级干部,此时迫不及待地挺身为宏图集团“站台”,我觉得有点儿太过于操切。
这不该是一位久历宦海,精于世故的官员该做的事。
台前幕后,此短语如果放在官场上来讲的话,台前只是表面,幕后才是关键。
“或许——不对,肯定是双方的利益纠葛太深了。”我放下了报纸,摩挲着下巴,眉头皱拧,想着这些。
我的内心深处,从此时开始,便出现了一种模糊难辨,却又有迹可循的东西。
因为我觉得,母亲正谋划的事情,好像就与报纸上的那些有关似得。
可所有的线索都是似是而非的。
现在还没有一个关键点能把这些都串联起来。
犹如罗生门一般,真的,假的,写实的,夸大的,无知的,睿智的;一切的一切,像是锋利的刀刃划过皮肤一样,既痛且快。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事实,没有真实。叙述者越多,我们离真实越远。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的,都遵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脑海中忽然飘出这段不知从哪儿看到过的话后,我更加的忧心忡忡。
回过头再想想“郑伯克段于鄢”的史册记载,近三千年前的事情,其真实情况,早已湮灭在悠悠岁月的浩荡之中了。
谁胜谁败,谁是谁非,难道真就那么一目了然?
别忘了,历史,只是个任人涂脂抹粉的小姑娘。
话说回来,事情发生了,关键是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问题,给自己一个答案和理由,而不是和过去纠缠不清。
可当这答案和理由真正浮出水面之时,我能够承受吗?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天色渐渐暗下,被困与此地的我双眸紧闭,好像一具死尸一样,静悄悄地躺在床上。
“咄咄咄——”
“黄公子,吃饭了。”
听到了“花脸”的敲门与叫声,我慢慢地起身,开门向外面走去。
“或许,应该跳出这个僵局,换个思路。”
端起饭碗的时候,我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