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原大地上一片民生凋敝。
虽然古老的华夏民族依然是世界经济富庶国家,但是清政府的腐败,官僚的贪污腐化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百姓愚昧麻木,思想守旧木讷,被外来人称之为“毫无生气的民族。”
如果真的一直是这样,这个古老的华夏文明,也将随世界其他三个古文明一样湮灭在时光长河里。
但是,历史证明,往往在这种时候,这个民族的精英都会有一部分人保持清醒,先一步觉醒的他们与腐朽的封建王朝做着不懈的抗争。
当然,这一切与地处直隶地区的永平府似乎关系不大。
如今夏去秋至,这里的平民百姓不懂什么家国情怀,只是盘算着如何多打些粮食,如何缴够东家的租子官府的税,如何能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
这一日,顶着秋老虎似的日头,沿着静静的滦河岸,走来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乞丐似的汉子。
此人身材魁梧,若不是流浪掏虚了身子,脚下有几分踉跄,还真没人敢小看他。
目下虽然是太平年景,逃荒行乞的流民并不多。
但是外乡走散的,落难的乞子还是三五不常的出现在附近。
所以除了几个光屁股牧牛娃娃,这流浪汉到也没怎么惹起乡民的注意。
那汉子腰里围了个脏破褡裢,更是不理旁人,兀自的沿河岸旁的槐树林一路走来。
直到上了河堤,才蓦地站了,用手撩开擀毡了的蓬发,看了眼不远处的滦州县城,眼眶内泛起泪光,喃喃嘀咕了句:“终于。。。终于是回来了。”
声音不大,但却一口地道的直隶乡音,而且那流浪汉似乎颇有些情绪波动。
他寻了处槐树下坐了,从破包裹里掏出两张灰突突的大饼,撕啃了起来。。。
不久,又起身来到河叉边,手捧着清冽的河水,喝了两口。。。
低头间,那汉子看着水里自己狼狈肮脏的仪容,自嘲的呵呵笑了一下。
从包裹里,取出一把锋快的小刀,随便在河石上铛了铛,便就着河水的倒影刮脸修发。。。
没过多久,当这流浪汉再抬起头来时,已经露出了一张中年成熟的脸,虽然此人脸型有些圆,但是眉目间的刚毅硬朗,显现出他饱经世事的沧桑。
这高大汉子叫洪子川,当然这是他参加那场震动朝野中外的义和拳运动时给自己改的名字。
当年洪家的老爷子并不识字,打他生下来就只好按年齿叫个洪十三。
洪子川取了个谐音自称洪子川。
与那些轰轰烈烈打着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好汉不同的是,子川虽然人很结实,但却没真正打过仗,身手只停留在跟义和拳大师兄,练过的几招三班门四踢斗的水平上,地地道道的三脚猫的功夫。
而义和拳之所以还要接受洪子川的加入。
完全因为,事实上,洪子川是一位技艺精湛,手艺非常的——厨子。
自古厨子是永远不会失业,只要还有人吃饭。
子川加入组织之后,就知道了义和拳也好,白莲教也罢,并不真的是像他们所吹嘘的那样刀枪不入,也不能吃风喝烟。
他们也是人,也要吃饭,而且对美食的偏爱更胜常人。
所以,在义和拳里洪子川还是极受重视的,他可不是一般伙房。
凭借着“鲁中第一勺”的师传,他可是给义和拳领袖阶层料理膳食的名师。
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洪子川才苟活了下来,没有成为洋人枪炮下的炮灰和朝廷屠刀下的亡魂。
当年义和拳失败以后,组织里有名姓的无不遭到各地官府通缉索拿。
洪子川也不例外,他为了逃命,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大江南北流浪了数载。
直到这些年风声过去,才返乡回来。
虽说故土难离,但毕竟老家旧宅是不敢回的,子川只敢来到离老宅不远的滦州,探探虚实。
此时的洪子川可以说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他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在像样的房屋中居住过了。
不过凭借着一身力气和出色的烹饪手艺,这些年他做过短工,帮农家割过庄稼,码头上卖过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