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轰动世界,同时也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熙宁秘史和中都皇孙的凄凉故事。
宝相寺瘗葬佛牙的规格是彰显皇家威仪的“金棺银椁”;同时还有九百余颗佛舍利同时出土——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出土的水晶舍利瓶和玻璃舍利瓶均为外国进贡的舶来精品,是当年皇家供养佛舍利的珍宝。
宝相寺发现的“双膝跪姿捧真身菩萨”是专门用来供奉佛牙的特别造像。
著名学者、佛学家周绍良先生认为,菩萨呈跪姿,在佛教史上还是唯一的发现,宝相寺瘗葬佛舍利的规格,除了法门寺,还没有超过或接近这个规格的。
1994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汶上将成第二个法门寺——新发现佛牙舍利等141件珍贵文物》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
太子灵踪塔地宫墙壁上墨书题记:“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送葬佛牙舍利”。
佛牙下葬之时正逢道君皇帝(徽宗)崇道灭佛:诏令天下“寺院”改称“宫观”;释迦牟尼佛改称“大觉金仙”;大相国寺供奉的神圣“道宣佛牙”流放大海……在这样的形势下,赵世昌求得的悟空佛牙只能秘密埋葬,显得法事匆匆。
佛牙入葬十五年后,金灭北宋,改中都为汶上,至今整整八百年。
中国的佛牙在历史长河中淹没了。以至后代的元世祖、明成祖等帝王不得不到锡兰索取佛牙,借以宣示自己的帝位受命于天。
关于佛牙的形制,不少唐宋史料记录了作者亲自观察的结果,有其长“寸余”、“余一寸”和“寸半”等。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佛牙伽蓝》中记载“佛牙长可寸半,其色黄白,或至斋日,时放光明”:《册府元龟》记后唐蜀守孟知祥所献佛牙“长一寸六分”;日本僧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载佛牙“长一寸三分,广六分,厚四分”等等。
按唐宋度制与公制换算:1寸=10分≈3。1厘米。
宝相寺发现的佛牙长约五点五厘米、直径约三点三厘米,色黄白、璞玉泽、质如腊,具有三只牙根。
经鉴定,系两千五百年前人类牙化石,位右上颌第二磨牙。
从连续不断的地域流转,从佛牙的形状、质地、色泽和尺寸上都与史籍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牙相吻合,确系佛祖真身牙舍利,是佛家至高无上的圣物。
汶上佛牙流传有序,历历可考:唐僧悟空从犍陀罗王城带回长安,先进入皇宫,后供奉在大庄严寺佛牙宝塔;唐僖宗携至成都;五代后唐至洛阳;后晋由洛阳到开封;北宋仁宗朝曹皇后瘗藏于咸平县洪福院;沈括过咸平再次发现,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神宗诏留大相国寺建木塔封藏,辗转流入嘉王宫;宗室洋州侯赵世昌求来中都县,建造太子灵踪塔;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三月十五日瘗葬。
公元1994年3月15日佛牙出土——冥冥中应验了“阴进阳出”的佛家说法。
佛牙舍利在古天竺一千两百多年,进入中国又有一千两百多年了。
历唐、后唐、后晋、北宋,经悟空、唐十朝、孟蜀、后唐明宗、石晋敬瑭、曹皇后、沈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赵??、洋州侯赵世昌等,乱世隐迹近九百年不为人知。
今逢盛世,佛牙现世,佛光普照!
可是这样的至宝出现,自然引来了无数人的窥探,最终是出现了无数势力的明争暗抢,而最后获得佛牙的那个最终赢家就是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