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拓跋翰心思飞速转动,生出招揽之意。
这一次南下,他寸功未力,反而损兵折将,与拓跋望的竞争已处于下风。
虽说拓跋望也未拿下大夏都城,但毕竟兵不血刃,收服燕云十六州,功绩远在自己之上。
他与娄室交好,再能得无忌助力,将来或许还有一线机会。
只有拓跋希夷暗暗不悦,担心拓跋赫一脉将来风头盖过自己。
无忌大惊,未曾想到法王竟有此意。
虽然已在同一阵营,但他对法王,对天魔教仍存敌意,不愿与之为伍,犹豫片刻道:“在下感谢法王青睐,只是无忌已有师承,不敢忘本,请法王原谅。”
未等法王发言,拓跋希夷怒道:“好个无忌,不要忘了你是拓跋赫的儿子。若你还念着中原师承,不要怪我到大汗帐前参你。”
拓跋娄室与拓跋赫目瞪口呆,未曾想无忌竟会拒绝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法王眼放寒芒,道:“你可知道你拒绝的是什么?昆仑一派功夫有何资格与我天魔大法相比。”
见法王发怒,无忌挺直身子,把心一横,道:“在下武功低微,却也不愿修习残害无辜女子的邪术。”
“哈哈哈……”法王一阵狂笑:“无忌小儿,你太小看我天魔大法了。女子作为鼎炉修炼只是大法修行中的末节,即使不用,也不会阻止天魔神功傲视天下。没有绝佳鼎炉助力,老夫依然可以做到当世无敌。”
他一语刚落,忽然想到商清羽,若无她的内力,自己突破怕是要晚上两年。
好在无忌对此一无所知,这辈子也不能让他了解真相,否则收徒不成,反而会多个敌手。
虽说他武功还差得很远,但毕竟是北金王族,少树一个敌人总无坏处。
拓跋娄室与拓跋翰对天魔教的所作所为也颇为反感,见无忌当面反抗,既为他捏了把汗,心中却也暗自佩服。
娄室赶紧上前,大声道:“法王息怒,我这弟弟狂傲惯了,不识抬举,本将会好好教训他。”
“无妨。”法王面上恢复平静,对无忌道:“本法王给你时间考虑,等你想通了,随时来找我。”
法王收徒不成,众人不欢而散。
正当娄室准备发起进攻,忽然大汗派人传来命令:暂停攻城,等候与大夏谈判结果。
最恼怒的当属拓跋翰,若和谈成功,拓跋望更会压自己一头,争储局势就更加不利。只是,既然大汗有令,也只好遵从,暂且按兵不动。
望着北金再次大兵压境,节度使廖天化再次彻夜难眠,暗暗祷告和谈能顺利达成。
当前局面下,龙城守军不足五万,武林军的精锐又早已撤离,面对北金十万大军又将迎来苦战。
在他内心中已生出投降的念头,至少这样还有机会保住项上人头。
……
战事虽然过去,盛都气氛依然紧张,皇帝和群臣都不知道这短暂的和平能维持多久,何时北金又将卷土重来。
最大的希望都在三皇子赵晟身上,大家都希望他能不负众望,为大夏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
赵晟三日前已动身,只带了几名贴身护卫。他心里明白,若北金想要扣押人质,自己就算带几百人也毫无作用。
他在路上左右盘算,仔细权衡得失,想象金人会提出哪些无理要求,大夏必须坚持哪些底线。但他不清楚,在大夏皇城,一场风暴即将展开。
金銮殿上,赵延辉仿佛又老了几岁,仅有的几束黑发也变得花白。
他对着群臣道:“朕近日身体有恙,常心口绞痛,日夜难眠,恐难再处理国事。为了大夏江山,朕准备退位,拥立新君。”
早在几日前,皇帝已私下与太师等重臣商议过此事,不过当他在大殿上宣布决定时,群臣依旧一片哗然。
大臣们纷纷跪地,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但赵延辉心意已决,绝不容商议,众臣只得遵命。
御史大夫首先奏道:“圣上退位,可是立太子做新君?”
皇帝点头道:“依照大夏祖上律法,自当立太子为君。”
“不可。”
丞相岳纲出列,大声反驳,“大夏正在危难之秋,陛下当干纲独断,立贤不立长,方可保我江山社稷。太子虽无过,但论才干远远不及三皇子,请陛下圣察。”
为了大夏江山,他已顾不得得罪太子,跪倒在殿上,坚持自己的看法。
另外,他心中颇有不满,这样的大事皇帝竟然不征求丞相的意见,私下就做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