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无碍,李卿不必担忧。朕昨夜批了些奏折,只是有点乏了,不觉便趴在御案上睡着了。这京城之患刚解,满清建奴又陈兵关外,此真乃多事之秋也!”
他的面上正义凛然,心里,却又把红娘子干了一万遍。
李岩略一思忖,摇头道:
“陛下,满清建奴虽然迅勇,但不善攻城,有吴将军和关宁军在,陛下无需担忧。真正的隐患,是在关内。”
王克非正色的点了点头。
“李卿所言有理!朕已连夜传旨,要吴三桂速回辽东。”
旋即,他的脸上又呈现出些许悲凄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真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哪。”
李岩沉吟片刻,劝道:
“陛下无需自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之局面亦是由于数十、甚至数百年来的弊端沉积所致,非陛下之过也。只要陛下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则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越的山。”
妙啊,王克非心头一亮。
这话说的,带劲!
看来古人也并不一定文言文,这白话说的,也很溜啊!
他微微一笑,装作是被李岩的一番话打动了。
“李卿高才,朕心甚慰。朕现在也是越来越清楚了,这大明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明朝就会烂一片,咱们要是全烂了,大明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朕死无葬身之地呀!”
“陛下从谏如流,乃世之明君也。”李岩俯首赞道。
正在此时,一个小黄门迈着碎步进入大殿,跪下禀报:
“启禀陛下,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范大人求见。”
范景文,就是前世自杀殉国的那个范景文?他来干什么?
也好,是时候来会一会这帮朝臣了。
“宣!”
“遵旨!”小黄门退出到门外,仰起脖子,高声喊道:
“宣,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觐见!”
范景文,字梦章,河间府吴桥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被授东昌府推官,为了以示清廉,他在衙门门口写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意思就是不走后门不收礼,所以又被称作“不二公”。
1644年,范景文被拜为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但此时的明王朝已摇摇欲坠,范景文独木难撑。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破,范景文认为首都已破,国家已亡,自己身为内阁大臣,应当为此负责,便跳入古井,自杀殉国。
范景文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身为文臣,还颇通军事,应该算是一位能臣,不仅如此,他身为内阁大臣,能够殉国而死,更加难能可贵。
要知道,当时崇祯朝的首辅魏藻德可是跑到李自成那里哭着喊着要个官来当的。
当然,他也有他的污点,就是反对崇祯南迁。
当闯军逐渐逼近北京时,有大臣提出让崇祯弃京南逃,以避锋芒。
对此,范景文坚决反对,说:“团结人心,坚守待援而已,除这以外,我什么也不知道。”意即坚持到底。此事讨论来,讨论去,终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