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江山如此多娇IF > 第13章 霸王枪宁王琴唐寅画佛郎机(第2页)

第13章 霸王枪宁王琴唐寅画佛郎机(第2页)

张永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静等手下将查抄宁王府百余年积累后的造册呈上,这中间就有了中饱私囊与上下其手的可能,但大部分的金银财宝是要运到京师的。

投其所好可不唯独是哄女孩子欢心的手段,男人也很受用这一套,陈靖知道慕容芷是个文艺女青年,对于琴棋书画风花雪月有着很强的执念,这张古琴便是陈靖利用职权之便从宁王府中那些被查抄封存的各类稀世珍宝中搞出来的几个中的一件。

这一张正面涂有大漆,大漆下为朱砂红漆,再下为纯金研磨,制成底漆漆灰,其上散布细密的“小流水断”与“梅花断”彼此相间古琴属于连珠式,肩起二徽近三徽间,金徽玉足,蛇腹部分兼有小流水、牛毛等断纹,龙池与凤沼皆为矩形,龙池右侧刻有飞瀑连珠四个大字,真正让此物升华的乃是位于龙池中的那一竖排阴刻的十三个龙飞凤舞的行楷:皇明宗室云庵道人亲造中和琴。

云庵道人是谁?

国朝太祖高皇帝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是也,云庵道人是他给自己起的道号,道号前缀的皇明宗室四字可谓是名至实归。

《逸周书·谥法》对“献”的解释是“聪明澼哲”,朱权正是太祖二十六个儿子最聪颖之辈也可能是最优秀的,十五岁时朱权就来到了自己的封地大宁,大宁在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境内,东连辽东,西接宣府,战略地位很重要,同时也很危险,为了防守北部地区,朱元璋在皇子之中挑选“英武智略者树边”,比如燕王、谷王、代王、晋王、肃王、宁王等人,据史书记载,“王所统封疆数十城,广千余里,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视诸王最雄”。

也就是说,朱权手中握有八万雄兵以及六千辆战车,此外他麾下的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由此可见,在朱元璋心目中,诸子之中朱权的能力是最强的,否则不会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他,朱权没有辜负父皇的期待,几次出兵,“以善谋称”。

如果太宗文皇帝没有用计夺了十七弟的部属,尤其是最精锐的朵颜三卫,根本没有办法取得奉天靖难的胜利。

只能说历史就是一种循环,元世祖忽必烈依靠长枪阵的汉军世候打败了胞弟阿里不哥才最终确立了大元皇帝的归属,明太宗朱棣则依靠骑烈马的蒙古朵颜骑兵击败了侄子夺了帝位,这种内附的蒙古人在大明有个专用名字——夷丁,陈靖在大同戍边时麾下就有不少这样的归化者,更诡异的是还有不堪朝廷压迫跑到蒙古那边给鞑子种地的明人。

按理说朱权作为靖难之役中唯一一个明面上“跟随”朱棣的藩王,本人为四哥草拟檄文,家属在北平作为人质,军队也被四哥收编,大大加强了燕军的军事实力,功劳有了苦劳也有了,但靖难成功后,太宗放出了之前被建庶人囚禁的周王等藩王,给予他们赏赐,恢复他们的封地。

对于背叛朱允炆、打开应天城门的谷王,更是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可是太宗皇帝的十七弟朱权呢?

什么封赏都没有,并喜提转封地,削护卫,锦衣卫监视这一连环政治迫害套餐。

朱权知道四哥的为人,嗜杀好疑,蛰居南昌后他就对外称病,小心谨慎,不问国是,洁身自保,读书弹琴,醉心艺术与修道。

其中固然有打消四哥怀疑的考量,但另一方面,朱权确实热爱文化,毕竟,伪装只是一时,难以持续一世。

朱权定居南昌后创作不断,名气最大的当属收琴曲六十三首的《神奇秘谱》,《高山流水》的曲谱最早就见于此书,这也是继宋朝以来,古琴领域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乐集,朱权对这些琴曲进行点评时用的马甲是臞仙,洪熙之后练琴之人无不知晓臞仙与云庵道人之名。

朱权还是世间罕见的制琴大师,这张飞瀑连珠便是出自其手,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被后世称为宁王琴,一直流传到了六百多年后,于2023年7月6日的保利春拍会上以近四千两百万的价格成交。

看清陈靖赠予的这张古琴上的铭文后慕容芷激动的差点晕了过去,慕容芷被称之为歌绝不意味着她只在声乐方面功力深厚,器乐方面虽没有达到登峰造极但也远超普通人,自是明白朱权在古琴界的地位,拨动琴弦后发现其音铿然、冷然、清然,可谓古今独步,同时飞瀑连珠的造型与用料,都扬弃奢华,内蕴精气,简直就是大俗大雅的典范,不愧是出自云庵道人之手的琴中至宝,无怪乎慕容芷会将其死抱着不放,太珍贵了,飞瀑连珠之于这个时代的文艺女生,就好比限量版的牛马钩超跑之于五百年后的男生,价值无法估量。

这一刻,历史在悄然间被改变了,飞瀑连珠本来是要跟着宁藩财宝被锦衣卫运送至京师,并在京师的库房中吃灰,知道清朝康熙时期才重见天日,只是在当下这个时间与空间节点,此物并不如宁府中那堆积如山的真金白银与绫罗绸缎那般惹眼,就便宜了陈靖,成了用来哄慕容芷开心的东西……陈靖私吞的宁藩宝物可不止飞瀑连珠琴,只是他明白自己是何身份,什么东西能拿什么东西不能拿心底还是有些B数的,三件六如居士的墨宝与一张弗朗机,至于黄白之物,他是一点都没有沾。

前世之时陈靖就对六如居士有了初步的了解,媒介是一部于1993年上映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没错,六如居士正是被后世广为人知的明中期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给自己起的佛号。

拜星爷在《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五百年后之人对于唐伯虎的印象是年轻潇洒、风流倜傥、才高八斗,武功高强,但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这个时间点,唐伯虎却是一个年逾知天命,黄土已经埋到脖子处的将死之人,史实线上他会在嘉靖二年(1523年)的十二月去世,得年五十四岁。

六如,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取出自佛家《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句,谓世事无常、如梦亦如幻,这正是唐寅唐伯虎一生的真实写照。

唐伯虎于十六岁时得了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直隶的应天府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江浙一带自古文风极盛,南直隶的解元就从来没有会试未能高中的先例,这绝对是梦幻般的人生开局。

正当唐伯虎踌躇满志,准备来年在会试上大显身手之时,梦幻化为了泡影,他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这完全是一场莫须有的栽赃。

弘治十二年的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

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无心之语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再加上唐寅与徐经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出售考题。

明孝宗下旨让程敏政停止阅卷,之前他所批阅的考卷,由另一位主考官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最后的结果就是唐寅与徐经二人落榜了。

程敏政出售考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

朝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花钱向程敏政求文章为由,削掉了二人的仕籍,发充为县衙小吏。

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

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

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妻子出轨后
青天可可妻子出轨后
...
斗罗大陆
唐家三少斗罗大陆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