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无相功!
没错,陈靖所修习的小无相功正是《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可以说运气好,也可以说是怨念的暗中相助,陈靖利用梵语千字文翻译的第一本书正是小无相功,《天龙八部》的旁白对小无相功的描述是“道家高深内功之初阶”,要不是前世看过小说与剧集知晓小无相功刚开始修炼时没有明显的动静,陈靖早就将其丢一边了,整整三个月的耐心吐纳转脉,才修炼出第一缕小无相真气。
小无相功的最大特点已经在名字中昭示了,正是这个特性使得修行了小无相功的人士能运使各家各派武功,学会了小无相功可以说就学会了世间九成九的武功,也就是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些似是而非,但想要看出其中差异,没有《天龙八部》中扫地僧的水平就不要想了。
为何小无相功能有如此能耐?能与天下任何武功的运劲之法有着九成九以上的的匹配度?
陈靖非常推崇第一性原理,这个概念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说:“在每个系统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丹田是产生内力的地方,经脉则是内力运行的地方,一切内功心法都无法脱离此窠臼,可以说丹田与经脉就是内功的第一性原理,乃是不能被省略,删除与违反的底层逻辑。
那丹田又是如何产生内力的呢?
答案就是吐纳,通俗点说就是呼吸的法门,射雕英雄传中明确说了吐纳就是内力的源泉。
内功领域所提及的丹田一般说来专指下丹田,下丹田通常位于脐下三寸处,肺居于胸腔又怎么会影响到腹腔呢?
人的呼吸方式其实有三种,第一种是最常见的胸式呼吸,也就是俗称的肺部呼吸,是个人他都会,一般人的肺活量在2500到4000毫升之间;第二种是腹式呼吸,专业术语叫横膈膜式呼吸,亦是所谓的丹田呼吸,使用腹式呼吸时人的膈肌会犹如活塞般上下活动,膈肌每下降一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最大可以下降十厘米,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更高强度的运动,例如各种有氧运动,或者需要严苛的发声环境,比如舞台表演、话剧、歌舞剧,唱歌等的特化呼吸方式;第三种就是胸腹联合式。
在这个出现内力的炎黄大地,膈肌的上下往复运动又多了一个意义,那就是刺激下丹田使其产生内力。
其实胸式呼吸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腹式呼吸正是因为应用于非常用环境,所以才需要刻意地学习,前世时陈靖为了更好的锻炼身体就曾学习过这种呼吸方式,不想这一世就派上了大用场,等于是刚出生就学会了内功。
至于各种影视作品中主角们为啥都是以打坐的姿势修炼内功,还不是因为人体的内部构造!
当人处于端座位或站立位时,人体的膈肌是自然向下的,这个时候呼吸会比较顺畅,如果躺下锻炼腹部呼吸的话,那么就很难掌握腹部呼吸的正确方式,人在行走或奔跑时大脑必然会分心,这就导致了只有端坐或站立时武者修炼内功的效率才会最高。
前世所习得的腹式呼吸并非陈靖最大的金手指,成体系的知识才是,尤其是数学方面的知识,让陈靖在内功修行上获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恐怖优势,比如说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微积分的引入。
陈靖发现丹田所产生的内力完全可以套入余弦函数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像中,当开始吸气时函数图像进入递减区间,无法再吸入时函数到达波谷,此时意味着丹田被膈膜压缩到了极致,当吐气开始时函数图像进入递减区间,当无法在吐出时函数达到波峰,然后周而复始。
y=cosx只是理想情况,在陈靖看来内力函数是y=Acos(ωx),A与ω都大于零,变量A决定了峰值与谷值,即图像纵向拉伸压缩的倍数,A越大则内力越刚猛,反之则越阴柔,三角函数的周期计算公式是T=2π/|ω|,这是横向拉伸压缩的倍数,可知ω越大内力的连续性就越差,越小则连续性越好。
内力来自于丹田,丹田的缩放程度只与膈肌的压缩程度有关,并不会因为功法的更换而改变,只是人这种东西对于熟悉的东西有着巨大的惯性,中途改练其他内功心法就意味着要将过去的呼吸节奏与呼吸深浅抛却,这就是绝大部分武者不会轻易更换心法的缘故,沉没成本太高了,等于是将从小修练出来的呼吸本能忘记,如果天赋不够还会出现邯郸学步的惨剧,既忘了过去的呼吸节奏却没有学好新的呼吸节奏,这点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武者的战力天花板在修炼什么心法那一刻就决定了。
人体经脉分为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产自丹田的内力正是在这二十条经脉中游走,习武之人之所以能练成各式各样的武功就是拜经脉的差异性所赐。
还是以金大侠的《天龙八部》为例,天龙寺的本因大师是这般对段誉描述六脉神剑的基础逻辑的:“六脉神剑,并非真剑,乃是以一阳指的指力化作剑气,有质无形,可称无形气剑。所谓六脉,即手之六脉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阳明胃经、少阳三焦经。”同样的内力,经由不同的经脉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像六脉神剑,内力流经的乃是手之六脉,换个说法就是修行什么武功就会用到什么经脉。
小无相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让武者修炼全部的二十条经脉,即便是如此逆天的特性依旧无法来赞美小无相功的强大,内力在经脉中的运行模式很像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血液自动脉出心脏然后经由静脉回流心脏,也就是说一旦从丹田出发就无法原路返回,小无相功的内力却是有着可以在经脉中逆行的特点,顺逆自如,任意运转,也就是不存在因内力紊乱导致的走火入魔情况。
但在陈靖看来模拟天下武功并非小无相功最BUG的地方,促进脑域的二次开发才是,虚竹身为少林寺方丈玄慈与叶二娘的孩子,虽说父母是武林高手,但他本人的天赋却是一般,从无崖子见到虚竹时的叹息就可以看出。
但被传了小无相功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天山折梅手第一式的八十四字口诀天山童姥念了三遍虚竹就记住了,可问题在于这八十四字甚是拗口,接连七个平声字后,跟着是七个仄声字,音韵全然不调,他居然能倒着背,到了剧情末尾萧峰传他丐帮顶级武功打狗棍法时,虚竹也就一个多时辰就会了。
陈靖前世也算是个小天才了,高考分数距TOP2的理科线就差12分,但不代表他的文科就差,短期记忆尤其厉害,初高中时期他十分钟就背下252字的《春江花月夜》,二十分钟背下773字的《滕王阁序》,半个小时背下871个字的《琵琶行》。
转生之后陈靖依旧保留了这份能力,得了小无相功后记瞬时记忆力是更上一层楼,加上前世所习得的记忆宫殿技巧,在看书方面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水平,同时身心也被道家真气提纯了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神清气爽,人至少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次日的各种活动,修行了小无相功后陈靖几乎是合上眼睛不到一刻钟就能迅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道家真气的滋润使得只需睡上两个时辰就能满足次日的各种活动,这就等于比别人一天中多了四个小时的富裕时间出来。
可是问题来了,小无相功又怎么会在金轮法王所出身的金刚宗那呢?
北宋对于雪域高原地区的称谓也是吐蕃,只是此吐蕃并非历史上那个能与巨唐掰手腕的重量级地缘势力。
同中原王朝的更迭一般,雪域高原也有政权更迭,吐蕃王朝兴于公元633年,终于842年,国祚209年,之后高原地区进入了分裂割据时期,直到蒙古将此地纳入中央帝国的版图并更名为乌思藏,这段三百多年的割据战乱才宣告结束。
这一战乱时期最着名的藏区割据政权便是位于青海地区的“唃厮啰”,该政权一建立者唃厮啰的名字命名,此人自称是吐蕃赞普的后裔,后世就以青唐吐蕃称谓该国,以示与三百年前的吐蕃的区别。
鸠摩智说自己是吐蕃国师没有问题,只是他没有把名称说全,本质上的为了给自己贴金,吐蕃可不是仅占据河湟、河西一带的藏地割据政权可以碰瓷的,关键是这个挂靠吐蕃名头的山寨货还被历代中原王朝中武德最矬的宋给灭了,1099年宋朝派王愍,王赡为正副统军,进攻青唐吐蕃,于同年攻克其都城青唐,虽然一年后宋军撤出使得青唐吐蕃复国,但三年后的1103年,宋朝再次发动,于第二年四月再度攻陷青唐城,青唐吐蕃彻底灭亡,宋朝势力直达柴达木盆地。
身为《天龙八部》的重要配角鸠摩智,他出场时的年龄约五十岁,天龙的剧情结束于1094年左右,彼时他约五十五岁,武功尽失后却不想因祸得福,大彻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钻研佛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轮明王,如果他真的活到了1099年左右,绝对不可能坐视国家的灭亡,按照合理推演鸠摩智应当死于北宋对青唐用兵前。
《天龙八部》明确说在北宋年间,吐蕃有位高僧修炼了一门名为龙象般若功的高深武学,当练到第九层并准备继续勇猛精进时,不想心魔骤起,以至于无法自制,终于狂舞七日七夜,自终绝脉而死,这名藏传佛教高僧在明知道所练功必须循序渐进才能精进的情况下强行提升境界,极大的可能就是在面对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毅然之举。
至此,逻辑就说得通了,鸠摩智返回青唐吐蕃后便埋首钻研佛经,但也没有放下小无相功这门道家绝学,而是用梵文给纪录了下来,并贴心地加入了自己的修炼心得,这就让陈靖的修炼进度大大提速。
鸠摩智死后不久北宋就对青唐吐蕃用兵,宗教建筑一般都金碧辉煌,宋军肯定不会放过前国师所在的大轮寺,必然纵兵大肆劫掠,在此等关键时刻一僧人将寺中的重要典籍带走南遁,什么火焰刀、什么小无相功、什么龙象般若功、什么无上瑜伽密乘就在这批典籍中。
据《元史·哈麻传》载:初,哈麻尝阴进西天僧以运气术媚帝,帝习为之,号演揲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