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穆桂英一样,假使是战死沙场,也算天命所归,可是这样眼睁睁地遭受敌人的羞辱,却比凌迟了她还要难受。
“住手!你们在干什么?”忽然,从旁边的密林里,又窜出了一队人马,喝住了那些士兵。
大家回头看去,竟是石鉴。
“石先生,你来得正好!”杨元卿一见,对石鉴道,“我与张奉兄弟带着人马追杀到此处,擒住了伪南国的娅王阿侬,现在兄弟们正要在她身上发泄发泄,替穆元帅报仇呢!”
“荒唐!”石鉴瞅了一眼被绑在树上的阿侬,训斥道,“我大宋乃是仁义之师,岂能如僮匪一般,行这禽兽之事?来人,快将阿侬解下来,押入囚车,发往邕州,听候萧大人的发落!”
在这些人之中,最冷静的还是要数石鉴了。
阿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且不说在大南国,即便在整个僮地,也有很高的威信。
若是对阿侬刀剑加身,不仅是侬智高,恐怕所有僮人都会因此侧目,广南之乱,恐怕累年难平。
但偏巧,阿侬对于天波杨府的人来说,皆有深仇大恨,杨文广、杨元卿、张奉等人,都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所以,既生擒了阿侬,不能把她交给杨家人处置,还是听萧注大人发落,最是恰当。
听了石鉴的话,杨元卿和张奉也只能照办。
就在此时,忽然有探子来报:“石先生,杨将军,斥候们已查探明白,火峒那边,峒主侬宗旦与其子侬日新等人,似乎有所异动!”
石鉴忙对杨元卿道:“杨将军,此地不宜久留,当速速赶去与少令公会合!这火峒的侬宗旦,乃是侬智高的叔父,各峒之中,势力最是庞大,辖有计、雷、贡等数峒。此人虽未参与侬智高叛乱,但不臣之心早已有所萌生。若是一旦与他交手,恐逼得他与朝廷翻脸,不好收场!”
杨元卿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便说:“那就全依了石先生所言!”
此时,杨文广带着本部人马,一路横冲直撞。
本想借着这一次突袭,从敌营之中救出母亲和妹妹,可不料,那侬智高脚底抹油,溜得贼快,更兼有阿侬使人四处拦截,他竟连穆桂英和杨金花的面都没见上。
反倒是在中军大帐里,找到了来不及逃跑的侬继封和侬继明两位南国王子。
二话不说,先将二人捆了,细细一问,才知道侬智高早已不知去向。
心下焦急,便带着人马,埋头往西猛追上去。
从邕州往西,过了特磨道,便是大理国境。
如今难免的钦州等地均已收复,侬智高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慌乱之下,必会往投大理。
大理和大宋之间,关系极其微妙,百年不见刀兵,但若因此而交恶,难免再生前唐天宝年间的南诏战乱,届时生灵涂炭,沦为万世罪人。
“断不可使侬智高退入大理!”杨文广抱定了决心,快马加鞭,驱兵直追。
一旦侬智高带着穆桂英和杨金花进入大理,他想要救人,可更是难上加难了。
而且,母亲乃是大宋的兵马元帅,若是那副样子去大理,恐怕天波杨家的颜面,就要丢到境外去了。
不仅是石鉴的探子得到了火峒异动的消息,杨文广也接到了同样的战报,但不追到大理边境,他又焉能死心?
然而,他还是失望了。
在大理边境,白蛮的勇士已经严阵以待,不让宋人入境。
杨文广与大理守将打听了才知道,宋与大理虽累世交好,边境从不设防,可前几日,侬智高忽然率着数千人马闯过边境,令惠么部的爨僰军措手不及。
好在高家的小姐及时截杀了一阵,将侬智高赶到盘江南岸,这才免去了他继续带兵深入的不测之险。
此时,高升洁已经传令宋理边境各部,列阵死守,无论南国僮人还是中原汉人,谁都不得跨过边境一步,如有违者,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