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其中有一位相貌肃重手持利剑的青年,地位似乎颇高,就站在她的身旁一侧。
“方雪寒小姐!”齐王府管家李仆连忙行礼,他可不敢轻视这个女人,据说她出自大名鼎鼎的鹿山书院门下,乃是院主陶清鸿的关门弟子,受其真传,自出道后便被太子殿下聘为首席先生,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
方雪寒亦是还礼道,“我今日前来,想求见齐王殿下一番,还请李老代为通传!”“不敢,当不得方雪寒小姐如此称呼,老奴这就去禀告齐王,还请几位稍待!”李仆连忙道,说完便叫来下人先招呼着她们一行,自己则是转身向内宅而去。
李仆刚走,方雪寒身旁的青年便窥伺王府一通,见侍卫成群结队,明哨暗哨星罗棋布,不由皱眉低声道,“齐王府怎会如此戒备森严,是否……”
他刚想暗示齐王有贰心,便被方雪寒一个凌厉的眼神止住了话语。
青年不甘心地止住了话语,他是南唐太子李泓基的妻弟,姓杨名隆,身份尊贵,但在方雪寒的面前也不得不俯首低头。
良久之后,李仆急匆匆赶回来道,“方雪寒小姐,我家王爷请几位贵客移步白龙堂一叙!”说完,便侧开身子,做出一个带路的姿势。
“好!”方雪寒应了一声,敛裙紧跟在后。
刚走出几步,方雪寒漫不经心地问道,“我见王府戒备森严,可是王府中出了盗贼?”李仆赞道,“方雪寒小姐果然冰雪聪明,前些时日,王府里突然来了一伙盗贼,盗走了几件王爷珍藏的宝贝,我家王爷盛怒之下,将当日执勤的王府护卫尽数处死!”
“哦?”方雪寒神色一凛,齐王府高手如云,什么人敢到此撒野,还能盗走让齐王十分看重的宝物呢?
她担心惹来李仆的戒意,因此只是淡然抿唇,没有进一步发问,
一行人穿过厅堂,走过回廊,终于来到白龙堂前,只见一名身着白麻衣袍的老者盘坐在堂前,淡淡看了他们几眼。
一股尸山血海般的血腥杀气顿时袭来,竟教方雪寒与杨隆几乎站不住脚,而那些不懂武艺之人却是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方雪寒屏住心神,款款一礼道,“雪寒见过胤龙剑主,家师姓陶讳清鸿,托我向您问好!”
这名白麻衣袍老者便是南唐七大用剑高手之一的胤龙剑主孟白飏(yang),一身武道修为高深莫测,几入八级巅峰之境,因感齐王尊崇,屈身担任齐王府的首席供奉,为齐王排忧解难,至今不知有多少对齐王心怀叵测之辈死在他的剑下。
孟白飏古井无波的面容终于动了一下,“原来是青竹剑主的学生,齐王殿下正在白龙堂内,你们进去吧!”
方雪寒的老师陶清鸿除了鹿山书院院主的身份外,还是七剑之一的青竹剑主,与胤龙剑主孟白飏交情匪浅。
方雪寒微微俯首,这才错身而入。
紧跟在她身后的杨隆经过孟白飏身旁时,孟白飏突然开口道,“小子,你的剑术练岔了!”
杨隆陡然回过身来,孟白飏却犹自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杨隆神情变了变,转身走回了队伍。
方雪寒领着杨隆步入白龙堂内,只见高位之上已然坐着一名体态宽阔朗目星眸的中年男子,神情不羁,衣领随意散开,此人正是南唐皇帝李元极的同母弟齐王李元朗。
方雪寒见齐王李元朗面有晕色,不禁蹙眉,齐王李元朗的模样怎么看都像是刚与女人结束欢爱的样子,可现在是白日,如此宣淫真当得起贤王的名号吗?
她听说齐王李元朗胸有大志,才略雄浑,乃是南唐承天一柱,与北靖号称军神的宗政长玄并称天下双壁,可现在看来却是大失所望!
虽然是如此想,但方雪寒仍是恭敬地行礼道,“小女子受太子殿下所托,前来拜见齐王殿下!”
“免礼吧!”齐王李元朗随意挥手道,任谁在紧要关头被打扰,也不会有好心情。“可是我那个好侄儿托你来说和进军之事?”他冷笑道。
方雪寒点头道,“正是,年初的时候太子殿下与齐王殿下商议北伐之事,那时便已确定东军从扬州出发北上攻略徐州等地,而西军则从长沙、武陵北上击破北靖的荆州军,可眼下太子殿下的西军在长沙和武陵一线已经集结完毕,为何还不见齐王殿下的东军有所动作?”
方雪寒的话语中含着一丝怒气,此次北伐乃是她一手推动,为得便是能统一天下,结束南北战乱,解黎民于水火之中,可未曾想到,年初约定好的事,齐王到现在却无动于衷!
在她的计划里,齐王掌握的二十万东军至关重要,要与太子的四十万西军同时发起攻击,让北靖东西不能相顾,从而一举击破北靖的长江和淮河防线,只有如此,此次北伐才有胜算。
最重要的是,齐王的东军虽然人数少,但战力却更为强悍,毕竟齐王经营多年,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反观太子的西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因为掌握的时间短,各军良莠不齐,军纪涣散极为严重,而且西军面对的还是宗政长玄亲统的南军主力,两方比较下来,便是方雪寒也不看好西军的行动。
关键是此次北伐已成骑虎之势,西军此番调动耗费钱粮无数,如果徒劳无功,必然会对太子的声威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方雪寒才会亲自登门拜访齐王,请他高抬贵手!
齐王李元朗一时默不作声,他当初听到北伐的提议后,也颇为心动,方雪寒定下的两路并举不可谓不妙,因此很爽快地同意了此事,可后来他是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北靖的南军主力共有三十余万,除了部署在荆州的二十万外,还有十万囤聚在淮河防线,因为荆州以南地势崎岖,因此宗政长玄把最强大的五万铁骑部署在了淮河防线。
李元朗曾与宗政长玄在淮河一线有过交手,但无论胜负如何,一旦这五万铁骑出动,他便只能灰溜溜地撤回扬州,从未有过例外!
思来想去,李元朗还是认为此次北伐太过随意,照他所想,应该等待北靖出现内乱,才发兵北伐,如此一来才有胜算,但太子李泓基急功近利,根本听不得劝,因此他索性不理,一直按兵不动。
如今听到方雪寒的质问,齐王李元朗冷淡道,“我之前就和太子商议过此事,北伐宜缓不宜急,毕竟北靖的国力和军力都要胜过我们,只能等待有利时机,可太子却浑然不顾此事,以为只要击破北靖的长江淮河防线就能统一天下,实在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北靖除了南军以外,还有北军和地方卫军,他们输得起,我们却输不起,一旦淮河防线崩溃,北靖的铁骑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冲到建康城下,那时候谁来保卫建康城?”
方雪寒一听便明白齐王李元朗这是打定了主意,绝不会出兵,她不由得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之下,方雪寒再次道,“我来时太子殿下曾直言,无论齐王殿下是否出兵,西军都会按计划发起北伐,因此太子殿下想请齐王殿下指挥东军主力佯动于淮河一线,吸引北靖淮河守军的注意力,使其不能增援荆州。”
齐王李元朗想了一想,如此做除了耗费一些钱粮外,倒也没有太大的损失,他之前已经拒绝过太子一次,现在却是不太好再次拒绝,于是很爽快得说道,“此事我可以答应,而且我可以承诺,如果北靖的淮河守军发生调动,我的东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言外之意,到时候他的东军主力也会加入到北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