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这阵子的蘑菇应该好?吃吧?”
姜四山:“呵呵……”
沈青越:“要不然咱们?做点?儿?蘑菇酱吃吧?配点?儿?肉,做肉酱,四伯母会吗?”
姜四山:“会!怎么不会?要不然,做点?儿??”
沈青越:“好?存吗?”
姜四山:“多放点?儿?油,大半年?都坏不了!”
沈青越:“那做啊!吃不吃?”
姜竹:“嗯。”
姜四山嘿嘿笑了,“行,等着吃吧!蘑菇我就直接在山上拿了啊!”
沈青越:“好?呀。”
他们?乐呵呵又聊了几?句,姜四山溜达着回家?送蘑菇了。
送完蘑菇他还得继续上山看着野菜、笋和蘑菇呢,只让姜望南爹娘看秤他不放心。
沈青越和姜竹则溜溜达达回山上继续收拾前院了。
他们?俩一路竟然没松开手,就这么你捏我一下,我捏你一下,边闹边走,一直牵着手进?了家?门。
第137章开工
一天?六十文的工钱诱惑还?是挺大的。
加上姜竹,他们一共四?个半篾匠,勉强算五个,姜竹现在不去镇上赶集买卖东西了,但是草市和山里的集市他还?得去,集市前后,还?要去采购进山的东西,出来也要往码头?送药,还?要分拣山货。
另外山下开荒、建仓库,他时不时也要下山去帮帮忙。
不能专职做篾匠,所以只?能算四?个半。
另外四?人,两个四?十多岁,一个五十多,还?有一个六十的。
真正的篾匠其实就一个,还?是刘家村的那个老头?,他们村的三个只?是会,从前没怎么专门做过?这个,效率算不上太?高,谈工钱时候,他们也没多要。
刘家村的老头?一天?是八十文,他们村里三个,都是一天?七十文。
考虑到他们破篾的速度可能不是太?快,也不想给他们太?大压力?,编竹帘的一共雇了十二个人,都是会编竹席或者草席子的,平均年龄三十出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彩线一部?分是买的,一部?分是沈青越自己染的。
自己染色一来能便宜些,二来他可以调多点儿颜色,尽可能颜色过?渡自然些。
不过?颜色多,工序就复杂,他们分工也够细,十二个人,就十二道工序,每个人记忆压力?不大,最后一个人主要比着前面做好的,检查哪儿编跑形了,然后拿着竹片把跑形的线绳推一推调一调,都弄好了,再把席子放到一起,专门打磨边。
另外加上砍竹子的姜齐,下午过?来,灵活机动?有什么干什么的姜松,他们小作坊的人员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虽然没雇年轻姑娘,不过?他们外包给村里姑娘们打络子的活儿。
上面编花,下面挂流苏。
沈青越就一个要求:“上下颜色一致,络子越像鹤越好。”
其他的花形也可以挂,如果谁编出来鹤形了,他单独给一两银子设计费,以后她教会别人,别人编同?样的鹤形络子,只?要卖给他们用,每收一个依旧单独给她一文钱的设计费。
为了那一两银子和未来的每个多一文钱,村里的姑娘没事就开始琢磨。
不过?她们暂时还?不能全天?琢磨,明前茶虽贵,但过?了清明节茶也还?能再采一个月呢,最近她们还?是天?天?上茶园子去采茶,采完回来了,才凑到一起识字学习、商量怎么打络子。
村里的姑娘们的身?价一下水涨船高。
本来采茶就赚钱,手快的姑娘,一天?能赚上百文,手慢些,也能有大几十文,现在又多了个打络子。
打络子的绳线是姜竹和沈青越给的,编一个给五文钱。
手快的姑娘从茶园回来到天?黑前,能编两个到三个,要是全天?都干这个,说不定一天?不比上山编竹帘赚得少?呢,连村里不大的小女孩儿没事都拿着点儿线编着玩。
不过?青壮们有空的都忙着开荒,姜竹还?说从今年开始算,每天?工钱提十文钱,这个月底也会把正月、二月的都算上,一下能多不少?钱,白捡的一样,大伙儿还?挺高兴的。
山上正式开工前,先所有人一起帮姜竹和沈青越把前院的东西搬了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