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来县城,是沈青越头一次进城没掏钱。
感觉格外新鲜。
排队入城时候他们特意看了看,在瓮城的难民?人数变少?了,梯田的事可能推行得不错。
按照马五给的地址,他们很快找到了新开张的刘记布铺,店里门?窗上挂的红布还没解呢。
刘三瞧见?他们,乐呵呵走过来:“呦!新鲜啊,你们怎么来了?”
沈青越:“这不是刘老板新铺子开张也不通知我们一声,我们只好自己找上门?儿庆贺了。”
刘三乐:“哪能呢,还没正式开张呢,还不到吉日,人手也没配齐。”
他得从老家调个熟练的伙计过来,再顾个本地人,才能把摊子撑起来。
现?在还是他带着两个跟他跑船的伙计干呢,干什么都腾不开脚。
“坐,坐,别?客气。”
他这铺子装得还不错,位置也在主街,里面摆的布大多都是花布,一看就不便宜,和镇上的平价布庄一点儿都不一样。
江宏明自己家就过年去?扯布做身新衣服,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他穿着一身自己家纺的麻布衣,站在这样的铺子里有些拘谨。
沈青越:“坐吧,一会儿砍价呢,坐稳点儿,待会刘老板往外轰咱们,可都得坐住了。”
刘三哈哈笑起来,“轰什么,哪能?谁穿啊?我给你们挑布,一人送你们一身儿都成。”
沈青越:“你这么说我都不好砍价了。”
“你也没对我客气过。”刘三呵呵笑着叫伙计到后面沏茶,叫姜竹他们俩都别?客气,他挨着沈青越坐下?,“听马五爷说,他找小姜兄弟帮他收药草呢,怎么样了?”
沈青越:“去?了一趟了,人家山民?不要银子,要布,要米,要糖,要盐,这不是来光顾你铺子了吗?”
刘三恍然大悟:“这回事儿啊!好说好说,你们想买什么价的布,我给你们挑挑,咱们自己人,肯定比去?别?家划算。”
沈青越朝姜竹抬抬头。
姜竹先说了有个要给闺女?做嫁衣的。
那家老头手上的石斛马五建议他们按六两一斤收,老头手上大概有个七八两,他们先按四两银子的东西来准备。
沈青越:“你可别?给他们推荐太贵的,人家嫁女?儿又不是只穿件嫁衣,一会儿我们还得去?挑挑首饰呢。按着普通人家稍好一点儿来吧。”
刘三:“行!”
他给姜竹他们推荐了一款红色细布,一匹二两,“省着点儿用,够姑娘做套整身的嫁衣,还能剪块儿盖头,再绣花做个鞋面了,怎么样,这料子也软,染得也好。”
沈青越摸了摸,手感还行,但?是颜色很漂亮,“不褪色吧?”
刘三:“布哪有不褪色的?”
沈青越:“……”
也是。
没工业科技,固色会差点儿。
他换了个问法:“褪色厉害吗?”
刘三笑呵呵道:“你看看我铺子里的布,我主要卖的就是印染,沈兄弟,海康书多官儿多,我们应城印的布也是大虞赫赫有名的呀!我家的布可往京城卖着呢。”
要不是因为荣王封地定到了居安,为了往居安卖布,他何苦了大老远跑镇南郡来。
除了这些中档的布,他还有一批专门?为了做王府生?意准备的绫罗绸缎没摆出来呢。
沈青越暗暗啧一声,得,又一个家乡代言人。
他好奇:“你们有什么地理志,介绍各地物产的书吗?”
刘三笑得乐不可支,“你问问马五,他们海康书多。”
除了那匹红布,沈青越又挑了些日常好穿的颜色。
全选的女?款色,还有适合小孩儿穿的。
至于男人嘛,尤其还是以打猎为生?的,沈青越:“你家布太贵了,哪家有便宜又耐穿的布?”
江宏明和姜竹都震撼地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