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打来孙也不愿去营救觉昌安,他已经收到消息,大明这次可是调集了重兵,对于剿灭觉昌安是志在必得的,自己要是率兵前往救援,恐怕到时候免不了和大明一场血战,这是何苦来哉呢?但是打来孙也很清楚,若是不去救觉昌安,以后他就再不要想在女真部落中有盟友了,一个背信弃义的蒙古大汗,很难在女真部落中找到盟友的,毕竟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明对于叛逆是不手软的,若是打来孙对于觉昌安的求援置之不理,那么以后谁还敢和打来孙联手。所以打来孙很清楚,觉昌安是必须要救的,否则以后打来孙要想进犯大明,难度就会成倍增加,面对这样的情况,打来孙只能选择去想办法救援觉昌安。其实之前打来孙就和觉昌安就此事沟通过了,打来孙认为面对大明的大军,撤走就行了,蒙古人一向逐水草而居,对于什么城市,根本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既然大明大军来袭,那就撤走罢了。打来孙自认还是比较了解大明的,官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不可能在辽东久住,肯定是需要尽快将觉昌安剿灭以复命的,只要觉昌安这个时候放弃自己的地盘,向北迁移,官军未必会揪住觉昌安不放,毕竟由于后勤的关系,官军不可能长途跋涉深入极北来打击他的。至于什么城市、寨子,在打来孙看来根本没什么用,不如完全放弃,就留给官军就是行了。这也是蒙古人的一向战法,他们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城市之类的东西,所以在打来孙看来,完全没必要和官军死磕,现在官军声势浩大,放弃这些东西,离开就是了。但是觉昌安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女真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所谓城寨的概念,放弃了也就放弃了,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女真人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而且建州女真由于和大明相近,已经学会了耕种等技能。并且在关外建有自己的据点,开始耕种等事情,一旦放弃自己的地盘,对于建州女真来说,损失是极大的。而且觉昌安信不过打来孙,大明眼下确实是来势汹汹,必欲置建州左卫于死地,但是一旦觉昌安真的按照打来孙的建议放弃自己的城寨,学蒙古人跑到极北之地去,那就很有可能被打来孙所控制,到时候女真人无非就是沦为蒙古人的炮灰罢了,在这点上觉昌安是很清楚的。所以觉昌安坚决不肯放弃自己的地盘,而是希望打来孙派兵援助自己,他再号召野人女真、王兀堂等部的人员,凭借自己对于地形的熟悉,和大明周旋,觉昌安相信,大明不可能长期在辽东保持重兵的,一旦粮秣耗尽,大明不得不退兵的。所以他请求打来孙出兵与自己一道对抗大明。但是土蛮部的很多的领主并不愿意出兵,因为救援觉昌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折损自己的兵力,所以他们对于救觉昌安极为不情愿。而且现在对于蒙古人来说,也确实不是用兵的好时候,现在严冬刚刚过去,蒙古人的战马瘦弱,不堪长途行军,蒙古人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为他们的战马提供精料,一旦长途行军,很多战马会因为掉膘而死,战马对于蒙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的蒙古领主都不同意出兵救援觉昌安。打来孙当然也知道现在自己部落的情况,所以给觉昌安回信,自己的部落刚刚过冬,战马瘦弱无力,需要等待时间前来救援,说白就是坚定守住,就有办法!收到了打来孙的回信之后,觉昌安气的大骂打来孙是无义小人,这次官军号称精兵二十万,前来讨伐自己,这个时候蒙古人还扯什么现在战马瘦弱,等蒙古人的战马长了膘,自己的坟头草恐怕也长起来了。既然蒙古人指望不上,还是指望女真兄弟们拉自己一把。王台是肯定指望不上了,他是大明的死忠,而且和建州女真有死仇,他们肯定会落井下石,恨不得将整个建州左卫给消灭干净,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野人女真和王兀堂部,觉昌安已经招募的所有能够招募的野人女真部落,一共有一万五千余人,算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力量了。而王兀堂部虽然一直是俺答关注的重点目标,但是他一直不愿明确表态,后来更是在大明的威压下向大明表示了忠诚,现在觉昌安已经不能指望王兀堂帮助自己了,只要王兀堂部不落井下石,对于觉昌安来说就已经很好的。现在他多次派自己的儿子塔克世劝说王兀堂,阐述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觉昌安被大明消灭,恐怕大明下一个不表就是王台和王兀堂了。大明对于女真的一贯政策就是如此,就是扶持女真部落中最弱小的,如尼堪外兰这样的,打击强大和不恭顺的,如觉昌安、王兀堂、王台,其实对于大明来说都是防范的对象。大部分女真人都是努力依附大明,能帮大明做事换点钱,肯定比苦哈哈挖人参强。所以于情于理,大明对女真人建立较为稳固的羁縻统治肯定是上策。觉昌安劝说王兀堂,一旦自己失败,那大明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王兀堂和王台了,而且他们又同属建州部,这个时候应该联手对付大明。但是正在觉昌安劝说王兀堂的时候,汪道昆已经先一步抵达辽阳,派人给王兀堂传信,令王兀堂到辽东来见自己,虽然大明的大军还在路上,但是汪道昆在女真人心中凶名赫赫,他召见自己,王兀堂岂敢怠慢,立刻从自己的部落赶赴辽阳。一见汪道昆,王兀堂就跪拜行礼,哭诉这些年以来大明边军边将虐待女真诸部的事情,希望汪道昆能够给自己做主。:()隆庆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