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父趁着在家,把两只鸡都杀了,一只直接放进锅里炖了,天气冷,可以喝两天鸡汤,另一只挂在房檐下风干,过两天再吃。冯青青打了个饱嗝,拍了拍自己的肚皮,总算吃满意了。医院里都是病号饭,吃着总感觉缺少点味道。他们本来计划着孩子出生后就回老家,但是这次冯父没有调好班,还需要再上几天班,才能送他们。所以,他们还需要待几天。“也不知道你大哥二哥怎么样了?”满打满算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大半个月了,这是他们买房以来,住的最久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把两个孩子留在家里,冯母有些担心,“还有咱们大棚菜也不知道长什么样了?”他们家第一年种大棚菜,她们出来的时候,番茄和黄瓜才搭好架子,这次回去说不定该结果了。“肯定没事,我大哥二哥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冯青青安慰道,“家里菜地自留地有姥姥姥爷呢。”她现在考虑上哪里买点猪蹄下奶,连喝了两天的鸡汤,她都喝腻了,不知道她娘什么感觉,她感觉要趁着在市里,多找点花样。当然了,要是爹有时间,能带着她去山上一趟也行。“青青,准备好了么?”一大早,王杏花就隔着院墙喊。“来了。”冯青青抱着饭盒朝外跑。这是他们昨天约好的,要去巷子尾那家买早餐,据说这家人以前是开饭店的,生意还算红火,后来公私合营,家里的饭店就充公了,这段时间管理比较松,他们家就偷偷地开了个小作坊,专卖酱肉包,当然因为物资紧缺,偶尔才会开一次门,这次也算是凑巧,让冯青青赶上了。“青青,咱得走快点,去的晚了就没有了。”王杏花催促,她怕小孩子起不来,在家里等了一会儿才来喊人。两人到的时候,那家小作坊的窗户口已经排了好几个老邻居。“老王,今天怎么这么晚?”正和别人聊天的成婆子看到她急忙打招呼,然后她才注意到跟在王杏花身后的冯青青,“青青丫头也来了,你娘出院了么?”“这是哪家的孩子?”成婆子旁边金婆子好奇地问道。“老王隔壁的,前两天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的那家。”成婆子解释。“哟,是他家呀,真是有福气,一下子生了两个儿子。”金婆子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激动地说道,王杏花从医院里回来,大家就知道冯母生了双胞胎,胡同里的各家有羡慕有嫉妒。“还不止呢,上面还有两个儿子,听说在上学就没有跟过来。”成婆子越说越酸。金婆子,“那更不得了了,这媳妇在家里说话肯定腰板挺得直直的。”王杏花呵呵笑,“可不是腰板挺的直,上面没有婆婆公公压着,自己当家做主,想干啥就干啥,也就坐月子这几天难点。”冯青青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些人当着她的面议论他们家,这是没把她当回事呀,她打断几人的话问道,“王奶奶,还需要等多长时间?”几人这才想起来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尾巴,王杏花讪讪地说道,“差不多到时间了。”话落,面前的小窗户就从里边打开了,一股浓郁的酱香肉味从屋里传了出来,刚才还零散的队形,自动排好。看来这家的包子很好吃,大家都是慕名而来。“文芳,啥时候降价呀?”成婆子心疼地递过去三块二毛钱,以前肉包一毛钱顶天了,现在一个包子八毛钱,感觉快吃不起了。金婆子忍不住打击她,“有的等了,现在咱能吃上包子就不错了,你看有多少人还在挨饿。”站在窗户内的房文芳笑着安慰,“是呀,明年天气变好了,价格就降下去了。”明年,谁知道明年是个啥天?连续干旱三年了,再不下雨,他们家也吃不起酱肉包了,成婆子叹了一口气和金婆子结伴往回走。有王杏花的介绍,房文芳看了冯青青一眼,给了她四个包子,酱肉包限量,一家只能买四个,来得晚了就没有了。回到家的时候,冯母已经把鸡汤热好了,一只鸡煮了几天,鸡肉都煮化了。酱肉包是二合面的,包子的面皮松软有弹性,肉馅鲜嫩多汁,冯青青忍不住咬了一大口,抬起头看着冯母,“娘,好吃。”冯母也拿着一个尝了一口,点头道,“怪不得胡同里的人都:()年代饥荒:我家有个小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