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弹劾柳怀瑾的那位臣子闻言忙开口认罪:“是臣误会丞相了,望陛下饶恕臣这一回。”
“起来吧。”李正说罢略一停顿,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认为……”
“陛下,臣有话说。”
不待李正说出后面的话,赵文武率先一步出列,朝着李正弯腰行礼。
李正眉头微皱,很快又舒展眉眼:“赵将军有何话要说?”
十一岁的李正刚刚进入变声期,音色变化明显,虽然他面色如常,但众人还是从他那起伏的语气里听出了一丝不满。
赵文武自然也察觉到了,但他并未停止,而是扬声道:“四年前,大夏纷争四起,安山窃国,于长安自立,先帝携陛下南下,是大将军日夜奔袭击败敌军,确保了先帝和陛下的安危。”
刚刚安静下来的朝堂因赵文武这句话又开始嗡嗡嗡起来。
有人点头,有人皱眉,也有人偷偷瞧着上方的李正,观察其脸色。
李正眼中闪过回忆之色,轻轻点头:“大将军对父皇、对朕都有恩。”
柴让见状疾呼而出:“陛下,臣子护卫天子乃其职责所在,陛下切不可将其视为恩情啊。”
群臣纷纷附和。
李正乃天子,天子怎么能说臣子于他有恩这样的话呢?
赵文武鄙夷的瞥了众人一眼,继续道:“陛下登基三年,大将军南征北战,平定大夏南北各地,使纷乱的大夏重新安定,此等功绩哪怕封王也不为过。”
“大将军豁达,不曾说过自己的功绩,但是他不说,吾等却不能忘了他对大夏的贡献!”
不少人赞同的点头。
说李凌云对大夏有再造之恩都不为过,他们不同意封王之事,却也不会不承认李凌云的功绩。
李正的眼神更加柔和了一些,他轻轻点头肯定了赵文武的话。
赵文武继续开口:“西域脱离大夏已有百年时间,此前三次西征皆以失败告终,如今大将军却扬我国威,令西域各国重新归附于大夏,此等功绩若不封王,又该如何封赏?”
朝堂诸臣陷入沉默。
是啊,若不封王,又该如何封赏李凌云?
总不能人家立下这不世之功,却什么也不赏吧?
可……封王有违祖制,这口子万不可开啊。
柴让见众人沉默,忙指着赵文武大声道:“你竟敢逼迫陛下做那违背祖制、大逆不道之事,赵文武!你该死!!”
“陛下,赵文武目无君上,臣请斩之!”
赵文武冷哼一声:“既然柴将军说到了祖制,那我倒想问问你,祖制是如何说的?”
“太祖有言,异姓不可封王,你却想裹挟陛下,让陛下封李凌云为王,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赵文武呵呵一笑:“柴将军也说了,太祖有言,‘异姓’不得封王,大将军是异姓吗?”
“你!你这是狡辩,李凌云虽也姓李,却非宗室之人,太祖的本意是不可封非宗室之人为王,你不要混淆视听。”
众人眼神闪动,刚刚还在强烈反对李凌云封王的人群,此时却有不少人选择了沉默。
李正此时已经恢复了冷静,他望着众人的表情变化,不自觉的捏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
赵文武也察觉到朝堂上气氛有所改变,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他盯着柴让,语气冷冽:“太祖只说异姓不得封王,却没说这异姓是否为宗室之人,柴将军言太祖之意,是太祖告诉了你他的意思吗?”
“还是说,你将自己当成了太祖?”
176。xyz。176。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