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宁书是不会管大家怎么议论她的,她现在每天时间都不够了。甚至铺子还请了服务员,很凑巧的,那个服务员的婆婆就是曾经被三个宝误会成人贩子的老婆子。
随着改革开放,很多地方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也因此,宁书的食品是真的不缺地方收。
作为最早一批下海的私营老板,宁书很快被各大报社报道了出来。她的丈夫是团长、她的儿子是世界冠军,她响应国家搞私营经济的发展,从一点程度上,成了代表人物。
国家也的确拿她作为形象人物,来鼓励大家。
因此,宁书的团购铺子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当然了,也有人想开始效仿了,但是附近的人都知道她的身份,所以就算有人也开这样的铺子,却不会开在她的周边开,而是开在不同的街道。
在忙碌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二宝依旧在体坛上发光发热。一宝上了高中之后,进了少年班。本来少年班也有三宝的名额,但是相对于读书,三宝更喜欢画画。因此,三宝没有去少年班,而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画画。
这一天,宁书像往常一样的吃好早饭去了团购铺子,她才走到铺子门口,就被人叫住了。
“宁书……”那声音是宁书从来没有听过,她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中年妇女,却是一张陌生打扮的有些艳丽的脸。宁书心想,这人是谁。
然而没等她问,对方就开口了:“宁书,你不记得我了吗?你把我害的那么惨,你不记得我了吗?”
现在是铺子的高峰期,进进出出来取货的人很多,看见这一幕,都不由的停了下来。
要说团购铺子有哪个优点,就是不用赶早来买菜了,只要前一天定好的,第二天不管什么时候来拿,都会留好。当然了,前一天定的时候,钱也是提前付的。
“老板娘,这是谁啊?好像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有客人开口。
宁书摇摇头:“我也不认识。”
宁书这句我也不认识仿佛促动了对方的开关,她顿时情绪失控了:“宁书,你当年写我的名字害我下乡,你忘记了吗?”
第276章
那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但宁书自然是记得的。她这辈子只写过四个人的名字下乡,宁家的两对龙凤胎儿女。而眼前的妇女不是她在部队家属院里认识的宁琴,那么必然是后面的龙凤胎妹妹宁诗。
她对宁诗的长相已经没有记忆了,实在是隔的太远了。再说了,当时宁书下乡的年纪也就十三四岁,那个时候她还没有长开,而现在则是完全长开了,哪里还有曾经的影子。
见宁书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宁诗冷冷一笑:“如果不是在报纸上看见你,还真的没有想到你现在过得这样好了。”
宁诗是在报纸上看见宁书的,当年她也不想下乡,可是名字已经写上去了,他们家根本没有办法改变,于是他们四兄弟姐妹只能下乡了。
下乡的日子不好过,幸好他们四个人是在一个生产大队的,相互帮助着过,再加上家里给钱,他们也就这样过了下去。
后来妈妈生病,大哥被叫了回去,只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哥一直没有回来。她和宁琴、宁画开始意识到大哥可能不会回来了。事实也是如此,村委来告诉他们,大哥在城里有了工作,要把关系转走了。
那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大哥接替了妈妈的工作。
再后来,大姐想办法拿到了探亲假,其实她也想回家,也想有探亲假,但是探亲假是看知青在部队里的表现给的,她的表现不好,没有探亲假。
再后来,大姐回家之后也没有回来。等她和宁画去问村委的时候,村委说,大姐因为要结婚,也要关系转走了。
大哥和大姐相继回城之后,他们也不是当初刚下乡的小姑娘和小男孩了,她和宁画都长大了。十七八岁的年纪,经过下乡那几年的磨练,他们知道自己要的事什么了,也知道怎样让自己好了。
于是,她嫁给了当地的村民,宁画也取了当地的村民。
嫁人之后的日子比嫁人前好一些,可这样的日子还是不能和城里比。好在结婚后,她回娘家的探亲假倒是能批准了。
村里批准了假期之后,她回到宁家,就没打算再回村里了。
而这次能知道宁书的事情,也是她从报纸上看见了宁书的消息。如果是在乡下,别说报纸了,连报纸的角都没有,估计她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宁书的情况了。
报纸上的宁书长的很陌生,一开始她也没有想到那会是宁书,毕竟报纸上的宁书是军嫂,是直接冠军的娘,这样的人搞私营经济成功了,和她印象里瘦巴巴的没有几两肉的宁书一点都不像。
当时,她还把买来的报纸给宁琴看了,她说这个人的名字和宁书一样,她差点以为那就是宁书了,但宁书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却不料,宁琴久久没有开口,表情也非常奇怪。
她当时心里就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只是等姐夫章贤和宁琴的继女章倩也来了之后,他们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张倩说,你不是林海智他们的妈妈吗?
这让她非常意外,张倩的话中可以看出,她认识报纸上的人,而宁琴也是认识的。不过,她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默默的记住了。
之后,她私下寻了机会接近了章倩,从章倩的口中知道了宁书的事情,原来宁书是和他们一个部队的军嫂。原来宁书和宁琴吵架过。
宁书和宁琴为什么会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