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t小组:……厉害啊。
有了上级的批准,仿制小组顺利进驻医院,开启边拆边仿制的实践学习过程。
很快,一个月后,一个迷你精简版的冲击器诞生了。
冲击器不是精神力治疗仪仿制品,甚至都不是治疗仪的主要核心,只属于治疗仪的能量输出部件,仿制小组是对这个部件做了精简和修改,因为这个部件相对容易仿制,而且试验起来也比较安全。
仿制组的两位组长向医疗外援小组展示冲击器。
医疗外援小组成员们看着这个外形神似电动冲牙器的东西,满眼怀疑。
就这?
不会是拿错了吧?
两位组长面露微笑,一人拿起一根竹筒,一人拿起冲击器。
“看,这个竹筒有洞,里面有虫,大家请看屏幕。”A组长示意桌上的显示器。
医疗小组看着针管探测器伸入洞口,然后桌上的显示器就出现了竹筒内部场景。
有几只小胖虫在挪动。
B组长拿着冲击器靠近竹筒。
竹筒和冲击器不断接近,但中间保持了10公分左右的距离,按动冲击器,没有激光,没有气体,什么动静都没有,医疗小组正莫名其妙的看着,针管探测器再次伸入洞口,小胖虫都不动了。
B组长用工具刀剖开竹筒,用夹子翻动着小胖虫,医疗小组原本以为小胖虫死了,结果有一只动了动。
B组长笑道:“是不是以为都死了?其实没有,因为我们只是要弄晕它们,弄死容易,但掌握力度更重要。”
医疗小组成员们的眼睛亮了,不约而同的点头。
确实,精准掌握力度更重要。
A组长说:“我们研制这个冲击器,主要目的是实现药物无损直推化,简单来说,就是先把药物气体化,然后推入体内,直达患处,比如对肺炎的治疗,比如对胃炎的治疗,这样一可以精准部位,二可以减少总体药量,这样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还能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医疗小组成员们边听边点头。
B组长接着说:“如果这个冲击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进一步优化,将药物推到脑部。”
医疗小组成员们顿时皱眉。
“等等,脑部是极为精密的器官,不能随便推药。”
“是的,我们对脑部的研究依旧停留在表面上,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万一引发了什么不好的发展,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对精神力的研究处于很表面的阶段,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提升精神力,我们完全不知道,还需要不断进行摸索,绝对不能冒进。”
议论纷纷,B组长赶紧抬手解释:“我先解释一下啊,我们不是要直接提升精神力,而是先进行脑部疾病的治疗摸索,比如癫痫,还有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肯定是要一步一步来的,不要着急,我们不会冒进的。”
听到这个解释,医疗组才松了一口气。
B组长又说:“但我们也需要前期的尝试,现在我们缺的是病人,虽然总部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可是我们总不能事事都向总部申请吧?所以,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
他满怀期待的看着医疗组。
医疗组:……好么,还得帮忙拉人。
没得办法,这是整个组的任务,医疗组只能坐下来讨论商量,先定一个标准,要找哪些病症的病人比较合适,然后各显神通,联系各自的医学院、医院、同事好友、门生弟子,邀请病人参与临床实验。
说起来很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可不容易,很繁琐,很耗时间。
但再难,也是有推进的。
第一个接受临床实验的病人,正是医疗组一个成员的学生的病人。
这位病人有慢性气管炎,已经患病近十年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上也逐渐出现了别的慢性病,在多种病症的相互影响下,健康状况实在不佳。
久病易躁,这位病人饱受折磨,心里已经很排斥治疗了,恨不能脱去桎梏重新投胎,要不是他的家里人硬架着他来医院看病,他根本就不想活了。
于是在这种摆烂耍赖的心态下,主任医生刚提起临床实验的事,病人马上就答应了,家人想要再考虑考虑他都不让。
“反正我不想活了,天天咳,天天咳,咳得我恨不得把气管给割了,我还有糖尿糖,胃也不好,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烦得要死,不就是实验新技术么,能治得好就治,治不好早点送我上路,说不定还能给家里找笔钱。”病人如此说道。
主任医生无语。
病人家属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