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我父刘玄德 > 第409章 倾家投效(第2页)

第409章 倾家投效(第2页)

范莼,字伯仁,乃是范馥的嫡长子,身份地位和全琮相当。

全琮赶忙谦逊道:“琮,一介庸才,唯颇有胆气尔。伯仁兄熟读典籍,明经略,通尚书,才是大才。”

“好了。”

范馥却是摆了摆手,没好气的看了眼自家儿子:“伯仁是什么才能,我这个做父亲的还能不知道?贤侄不必谦虚了。”

接着,范馥话锋一转道:“贤侄所言,我在堂后已经尽闻之。”

“我范家自南阳迁来钱塘,曾得全家倾力支持。”

范馥一脸郑重道:“如今全家既有所决,又需我范家襄助,此时,我范家义不容辞。”

全琮登时大喜过望,颇有些不敢置信的望着范馥。

范馥此人颇具眼光,且魄力十足,要不然也不会早早的处理了南阳的家产田宅,整个家族迁徙到钱塘来了。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这里面的差距,吴郡的确不错,在西汉时甚至足以和南阳掰掰腕子。

可到了东汉时,那差距可就越来越大了。

在东汉末年,完全可以套用后世的例子,这就相当于范馥把位于上海的商铺,豪宅全给卖了,然后集体搬家去了重庆、成都的郊区购置产业。

之前范馥就曾经偷偷劝说过全柔以会稽东部都尉之兵投效刘封,哪怕吃了败仗也没事,只要保住自身无碍就行。

可全柔最终还是拒绝了范馥,辞官回了钱塘隐居。

可以说范馥和全琮的想法很是相似,也因此,刚刚在堂后听见了全琮要破家投效刘封的时候,范馥忍不住直接站了出来,代表范家表态支持全琮。

“我家田产不兴,贤侄是知道的。如今族中仅有田地拢共七千余亩,愿全部捐出。”

范家毕竟是才来钱塘,至今都不足十年,能有七千多亩地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这里面还有为数一半三千余亩是旱地,真正的水田不过四千亩出头。

南方生产稻米,而且稻米的产量也要比其他农作物高的多。

小麦亩产两石已经算是高产了,可稻米却能亩产四石,几乎是北方产出的两倍。更吓人的是,这还只是江南的产出,若是到了一年三熟的交趾,再加上占城稻的种子,轻轻松松给你干过八石。范馥沉吟起来,显然在他看来,这点田地根本不足以投效,须知全琮光是田地可就拿出来了两万余亩,自己家居然分毫不留,当真可算得上是破家投效了。

片刻,范馥又继续补充道:“家中虽然未有多少田产,但财货却是颇多,其中金银就有数百斤,此外,家中还有好马十八匹,皆是自南阳转运而来,我愿将之全部捐出。”

范馥卖田产的时候,南阳还是天下第一大郡,非常富庶繁荣,田地的价格在中原都是屈一指的,不但价高,还有价无市。

因此,范馥出售时不但十分顺利,而且还得到了为数巨大的金银,随之带来了钱塘。同时,又因为刚来不久,即便有全家的鼎力支持,也只买到了四千亩水田,几乎没有动过金银,只靠五铢绢帛就已付清全款。

范莼瞪大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父亲,几次张口欲言,却被范馥给瞪了回去。

“伯父英明!”

全琮面露惊喜之色,心中暗想,自家老爹要是有范伯父一半的胆略,恐怕自己家早已经在征南将军的大船之上了,哪里还用自己在这里破釜沉舟。

无独有偶,对面的范馥也是满脸惋惜的看着全琮,心中感慨,倘使我有子如琮,死又何憾。

叔侄两人约定好了大事,范馥随后又亲自过府告知全柔。

看见范馥居然也愿倾家追随全琮,投效刘封,全柔心中的不安也消散了不少。

6◇9◇书◇吧

只是他有些惊讶,自己这位至交可是最讨厌官场了。

昔年在雒中,他宁可帮助自己升迁,也不愿意进入官场,此刻怎么就变了这么多。

面对全柔的问题,范馥正色答道:“昔年雒中,诸位大人只知争权夺利,却无一人能安定天下。馥无力回天,只能保全族人,避祸他乡。如今刘征南定鼎东南,治下百姓安泰,黎庶乐居,连战连捷,大有再造炎汉之势,馥又何惜家中钱财。”

全柔不言,慨然叹息。

********

随着刘封渡过长江,返回江东,一条消息自牛渚朝着四面八方扩散来。

此次刘封上雒,得天子恩宠,朝廷进拜其为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扬州牧,都督扬、交二州诸军事,并册封为吴侯,食邑六千五百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